今年4月至7月,连续三个月,芒果TV、湖南卫视联袂香港TVB,共同整合资源打造,同步在两地播出了一档“连台本”式的电视文艺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为期一个季度的长时段播出,同时也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别打造的以“港乐”为标签的节目,能否胜任这一具有强关注性的重大时代主题表达?
4月17日,《声生不息·港乐季》(以下简称“港乐季”)甫一亮相就以别开生面的呈现方式与厚实深刻内容吸引了观众视听。数月下来,其触达率超过50亿,收视率2亿多人次,仅香港本土收视率就超过2300万人次。在疫情极大阻隔了人们现场观看文艺表演的情况下,“港乐季”一枝独秀地再现和重塑了它的视听效果。港乐的历史价值、文化贡献、艺术魅影、思想张力从人们的记忆深处再一次浮现出来,真可以说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部大型文艺节目具有宏大的艺术雄心,它以为“港乐”写史的抱负,把“港乐”的发展按70、80、90、00、10年代分阶段呈现,时间跨越半个世纪,堪称“宏大叙事”。它用历史影像、歌星简历、艺术阅历、流行曲线、风靡潮汐、经典词曲,展示了港乐的发展历程与风格演进,节目更是用历史评价、人物回忆、现场讲述、老歌新唱等方式,彰显了“港乐”在当时的巨大反响和对后世的深刻影响。这种历史梳理、回顾、重读、再评、致敬,让观众再一次发现港乐生生不息的奥秘和它给予我们的重要的历史启示和艺术启迪。
在内容选择上,“港乐季”分为12集,每集一个主题,展示了一系列人们耳熟能详的金曲。其中,“我的骄傲”包括《海阔天空》《初恋》《无条件》等,“愉快少年事”包括《我要你的爱》《月半弯》《千千阙歌》《最佳损友》《凭着爱》《世间始终你好》等,“城市人生”包括《下一站天后》《敢爱敢做》《跳舞街》等,“葡萄成熟时”包括《红日》《真的汉子》《雨中的恋人们》《葡萄成熟时》等。第10集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辑,特辑用音乐回顾了内地和香港人民共同经历的爱国情事、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抢险救灾、抗击非典、战新冠援香港、国家庆典等大事、喜事、盛事。《我的中国心》《万水千山总是情》《东方之珠》《中国人》《强》《我的骄傲》《当我想起你》《爱是永恒》《无言感激》《我和我的祖国》唱响舞台,激情四射。此外,还有两集是金典颁奖盛典。“港乐季”在流行、娱乐、时尚、青春、潮流的艺术风格和轻俏的美学趣味中,注入了庄严、盛大、隆重的仪式感和历史感。这使节目在美学风格上别开生面、独具匠心。其间既有港乐对内地文艺的影响案例,也有内地音乐在港乐中的现身,两者深度互动。歌手的选择和组合是由内地和香港的实力派合作完成的,老、中、青和Z世代新人同台共唱。方式是组队竞唱、比赛。节目赛制更是独出心裁,不断制造挑战,使现场充满紧张、激烈、对抗、比拼、变化,老歌新唱、旧瓶新酒、改头换面、推陈出新,旧日旋律在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林子祥、叶倩文、李克勤、李玟、杨千嬅、李健、曾比特、周笔畅、毛不易、炎明熹、安崎、林晓峰等16位常驻歌手,各尽其才。以各种方式加盟的香港歌手,从谭咏麟、张学友到张明敏、陈贝儿,其间还反复致敬了港乐词曲作者黄霑、许冠杰、顾嘉辉、郑国江、卢国沾等。客观地说,在这一次两地合作全面回顾“港乐”发展史以前,大多观众可能都不会意识到“港乐”生生不息的奥秘,也不会想到“港乐”里原来有这么多堪可珍惜的价值和意义。从“港乐季”展演、重唱的港乐作品中,可以发现这样几个价值维度,是它们构成和支撑了“港乐”的艺术大厦,而且每一个维度都阐释了“港乐”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与规律,揭示了“港乐”怎样才能生生不息的宝贵经验。其一,港乐具有“中国风”。在“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中国音乐传统中,港乐坚守着文化认同、家国情怀、爱国精神。中华文明几千年形成和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港乐的发展史中始终贯穿其中。《东方之珠》《中国人》《我的中国心》《万水千山总是情》等不仅脍炙人口于一时,而且经久传唱于一世。它们是历史精神的传承,也不断被注入新的时代感情,既是乡情乡恋的放大,也是家国情怀的在地性浓缩。其二,港乐具有“中华韵”。港乐的歌词创作有其重要的风格、流派和传统,那就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化用。在这方面,它曾经在两个向度上引起史家盛赞。一是它的文学性从歌词界溢出,对处于低落、低潮、低谷的香港文学赋予了新机和刺激,引领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这就是文学史家所言:“如将香港歌词纳入文学之中,或会为香港文坛带来突破。”二是此一词风给予内地歌词创作以极大影响,带动和提升了创作界继承与创新的能力。这种词风是对母语文化、中国经典的坚守、认同、回归、寻根,在歌曲的流行和流传中润物细无声地推进了文化的传承认同。歌手林子祥在节目中深情地说:“港乐对中华文化的爱生生不息。”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香港,这种典雅词风使其具有了中华文化的古色古香和典雅高贵,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气质。其三,港乐具有“中国声”。这体现在香港流行歌曲的语言特色上。港乐以粤语为主,但也有广泛的普通话演唱。两种方式都曾出现过有意味的流行一时的情况。普通话版曾在港地成一时风尚,粤语港乐又曾风靡内地。这是两地文化深度互动的有力表征。而粤语演唱的本地化、在地化现象,事实上是中华语言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产物,展现了汉语与方言的关系。粤语,又称广东话、广府话,流行岭南、两广等地,是汉民族迁徙历史的产物,是众多方言中保留中古汉语成分最多的方言之一。清代学者陈澧认为粤语音调合于隋唐韵书《切韵》,“实隋唐时中原之音”。在普通话、英语、粤语并存的语言环境下,港乐坚持以粤语为主,从语言学上看,也是一种深刻的中国认同和文化坚守。粤语的多入声、多音调的语言特色,丰富了港乐的表现力,构成了港乐的独特音律,为丰富中华音乐做出了宝贵贡献。其四,港乐具有“中华情”。它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吐纳古今东西。港乐题材的丰富性、现代性、时尚性,是它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港乐不仅容纳古风、武侠风、民国风、都市风、民谣风、校园风、爵士乐、欧美风,广泛参与各种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音乐也极大推动了港乐的传唱。港乐极力书写生活风,大幅度、大力度地消化和处理丰富复杂的当代生活、当代情感,在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标新立异。许多创作都达到了惊人的哲学高度,深深触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灵魂。《数字人生》《珍重》《忘记他》《当你见到天上星星》等,对应着许多人的人生故事。谭咏麟所获“谭校长”昵称的来由,正表明港乐明星的民生情怀和音乐境界。《声生不息·港乐季》成功地为观众展示了港乐发展史中积累和应该坚持的四个维度及其构成的文化轨道和发展理性。
“港乐季”是一次对港乐的全面艺术盘点、总结,是一部形象的、影像的、视听的港乐发展史。节目高度肯定和评价了港乐发展史的“主旋律”是利港、利民、利国的,具有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正能量,具有历史贡献和文化经典价值。与此同时,港乐发展的历史主旋律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在香港回归祖国建构文化心理的共情共鸣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它为香港青少年确立爱港爱国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它在中西文化碰撞、传统与现代交汇中确立清醒的文化立场和正确的文化选择做出有益而可贵的探索;它为内地深度展开改革开放提供了文化上的示范、实验、借鉴和启迪。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