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葛亮先祖葛康俞先生(1911-1952)系著名书画家、美术史家,曾任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其文史学养精深,工书善画,造诣甚高,与叶恭绰、黄宾虹、邓以蛰、启功并称近代五大鉴赏家。
20世纪40年代,康俞先生于四川江津(今重庆辖区)以精秀小楷撰就《据几曾看》手稿,凡九万余言,著录西汉至清末书画珍品近二百,或辨析源流,或阐发画理,行文典雅,工书精微。启功先生借阅数月“不忍释手”,宗白华先生令人抄录全稿“据几常看”。
书稿经王世襄等诸位先生力荐,2003年由北京三联书店影印出版,精装一函三册,2009年推出了平装单行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编辑、设计团队历时数载,转录手稿、校勘数遍,精选配图,饰以原迹,于2022年推出全新简体彩色版,以供广大书友赏阅。
葛亮近年小说创作成就斐然,同窗之谊,笔者大可近水楼台而约之,然心之所念首推其祖父之《据几曾看》。此间书稿几经打磨,逐字对照颇费时力,功不唐捐,佳作新椠,艺海舟成,编者心境大有书封配图仇十洲《秋江待渡》之意,如坐江畔,目送故旧,心抵彼岸,遂归纳二三,以为编后。
致敬之作
葛康俞先生祖籍安徽怀宁,家学深厚,为清代书家邓石如后人,早年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之前身杭州国立艺专,师承潘天寿诸家,与李可染、艾青同学,1950年执教南京大学指导研究生,同傅抱石先生交好。
受其舅邓以蛰先生(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五世孙,“两弹元勋”邓稼先之父)影响,康俞“乃知书画有益,可以乐吾生矣”,习字画、研著录,饱览书画,每不能忘。为避战乱入蜀,难中遣时寒乡,日书数百字,记平生清赏,终成《据几曾看》。
启功先生从邓以蛰先生处得见此稿,借置案头倏经数月,题识“康俞先生画精微超妙,心折久之,今复获读,所记书画其中名迹尝多,寓目者一经品题,不啻重对故人,至于文采之美楷法之精,尤令人不忍释手……”
宗白华先生在题跋中赞叹不已:“大作以清妙之笔状难状之画境,如在眼前如入梦想。古人称画为无声诗,此则片片有声有韵之画矣,而同时演绎画理、探索源流如示诸掌,拜读之后爱不忍释。”
书稿行文于1943年(癸未一月),著录品评汉代以来书画精品199件之后,1946年(丙戌八月)补录唐以来作品名目约150件,附为《洪崖过眼存目》。据吴孟明先生所记,宗白华先生在重庆主编《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曾往江津向康俞先生约稿,遂有1943年底至1944年初《学灯》所刊长文《中国绘画回顾与前瞻》。康俞先生此文近两万字,综述中国古代美术发展之纲,认为中国绘画自有其统系,并列举“德行”“生活”“真实”“意境”“功力”“气韵”等十三条绘事标准,以为中国绘画进修者借鉴。
凤凰美术版《据几曾看》收录葛亮近万字导言《笙箫一片醉为乡》《据几曾看》原叙、正文、存目、王世襄先生读后记、《中国绘画回顾与前瞻》、作者小传及其山水画作四帧,囊括葛康俞先生艺事成就。正文间以康俞手迹,为新版设计一大巧思,可窥原稿文采之美、楷法之精,另选配传世佳作六十余幅,再续过眼因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遥想康俞当年,始过而立之岁,绘史研究已颇深厚,惜英年早逝,未尽其才,佳制亦成绝唱,书稿沉浮数十载终获传世。此次于金陵故地全新改版,文稿转录、句读、配图、设计工作历时三年,孜孜不倦,以表后辈致敬之意。
赓续之作
《据几曾看》内容体例类似名迹题跋,品评汉、晋、隋、唐、五代、南唐、宋、元、明、清十朝名家佳作,每则数百字,考证事物、寻绎源流、记述作法、描绘景物,仿若中国古代丹青掇英之鉴赏笔记。
葛康俞先生落笔多旁征博引,对唐以降书画文献含英咀华,驰贯众家,引据者有数十部之多。张怀瓘《书断》、荆浩《笔法记》、宗炳《画山水序》、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苏轼《东坡志林》、米芾《书史》《宝章待访录》《画史》、赵希鹄《洞天清录集》、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宋辛显《益州画录》、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周密《云烟过眼录》、沈存中《梦溪笔谈》、董逌《广川画跋》《广川书跋》、北宋官修《宣和画谱》《宣和睿览册》、陈撰《中兴馆阁录册》、邓椿《画继》、元好问《元遗山集》、汤垕《画鉴》、张丑《清河书画舫》、董文敏《容台别集》《画旨》《画禅室随笔》、詹景凤《东图玄览编》、王稺登《吴郡丹青志》、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陶宗仪《书史会要》、李九嶷《紫桃轩文缀》、文嘉《书画纪》、陈继儒《书画史》、姚鼐《惜抱轩文集》、钱杜《松壶画忆》、杨翰《息柯杂著》、包世臣《安吴论书》、彭蕴灿《画史汇传》……笔之所至,信手拈来,叹为观止。
王世襄先生读后记评价作者“遂以读史法,阐幽于绘事”,并潸然感喟:“识兄以来,自信为知交,迨读斯作,始愧何尝知兄学识之什一……”
《据几曾看》不失为晚近士子文脉赓续之作,字里行间多见康俞先生对邓氏外家之虔敬。文末对邓完白公隶、篆、真、草五件家传书作重点着墨,忆及府君“坐我膝下观之,指教联中文字,讲说先朝”,自幼目染,庭训相传,旧式家学,可见一斑。书中时引邓以蛰先生绘画高论,“乃知古人画绘非一事,舅氏以蛰著《六法通诠》,言绘为随类赋彩,画为骨法用笔”……不一而足。
传续并非墨守。康俞引《太平清话》所记考辨《龙绣交鸣图》系“笼袖骄民”之讹传,以文学证绘事,乃卓识创见。此外,对南北宗之源起辨误,评唐寅《暮春林壑》提及“明莫是龙倡言画之南北二宗,唐时始分,因见于《画禅室随笔》,后人遂以此说为董其昌所有”;论及成回《鼓琴图》之题画诗“海天空阔九皋深,飞下松阴听鼓琴。明日飘然又何处,白云与尔共无心”,“曼殊和尚亦有《松下鼓琴图》,即以此诗题画端,后人误为和尚之作,入《曼殊集》中,不知实成回诗也”,可见其学识之广、学养之深。
新版《据几曾看》由康俞先生嫡孙葛亮参编,葛亮遴选家藏珍物,将邓以蛰寄康俞甥信函多件及曾祖珍贵旧影作为配图,首次出版。长文《笙箫一片醉为乡》追忆先祖并溯源小说代表作《北鸢》中人物原型及家族往事,畅叙幽情,文笔雅正,感怀动人。
“祖父笔下,以丹青为引,可见中国艺术史如大水浩汤。且进且行,而终归于海。”昔人已去,家学薪传,葛亮小说创作耀眼于当今文坛,腰封“《北鸢》文脉之源”语,可见另一层传续之意。
才情之作
近代以来,中国美术史研究由著录、品评、笔记转向系统建构、宏大主题,每每失却温度与性情,《据几曾看》则以传统文法,据几神游,见微知著,才情四溢,弥足珍贵。
书中有山水长卷一则,康俞记述:“白纸本,长丈。卷为桐城姚公望家藏,曾著录《惜抱轩文集》中。二十二年秋初,余息暑勺园,与公望过从甚密。姚家山房明净,高窗小庭院,棕榈一株。水竹数竿,垂帘并矮榻,共观此卷,殊足磅礴欣赏之乐也。”忆物思人,行文颇有明清小品韵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画语亦然。《据几曾看》论书评画,可见“去乡之思”(葛亮语),自叙“用识过眼因缘,以慰他时惜念”,大有“何处乡关感乱离”之人生况味。
方从义《高高亭图》一则:“生纸本,落纸烟云。一峰忽见,右起欹崖。一亭结顶,独树傍植。何事象后偃蹇,但觉耳际风生,眼中突兀,山腰以下水墨浑同,更刷更涴耳,元画之最生动者。” 诚如王世襄先生评其“轶凡之文采,揭示微妙之领悟,道人所不能道”。
论及邓石如真书联一则,引《息柯杂著》“完白真书深入六朝,规矩弗踰,亦涉唐人”“吾欲起而独续怀瓘《书断》。此联吾外家传家藏也,青粉蜡笺本。文曰:不知明月为谁好,时有落花随我行。”追念完白公,评其书作,我心向月,落花随行,意境全出。
有清一代书画碑帖文物鉴藏之著作,有唐岱《绘画发微》、叶德辉《游艺卮言》、徐康《前尘梦影录》、潘世璜《须静斋云烟过眼录》等流传,相较而言,《据几曾看》全帙才、学、情兼具,补诸种绘史之不足,康俞先生生逢古今之际,承前启后,书、画、文三绝,《据几曾看》实乃文学史遗珠、艺术史绝唱。
《据几曾看》,据几常看。康俞先生书法精秀,文辞典雅,有闳约深美之格;编者葛亮躬笔导言,见家学传承之意;新版编辑苦心孤诣,寄藏之名山之志。若能传之同好,幸甚至哉!
(作者系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