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地区,二人台主要流传于内蒙古中西部几个盟市,在这些盟市中除一些专业的演出团体外,还有许多民营二人台剧团,这些剧团在推动二人台发展、传承二人台艺术方面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但近些年,这些民营二人台剧团的运营与发展面临很多问题,本文以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百姓艺术团为主要分析对象,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笔者有幸参加了“陕北民歌”与内蒙古西部“二人台” 民间传习状况(内蒙古段)调研。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进行的调研行程中,听取了当地民营剧团负责人汇报各自团体情况并做简单表演展示。
我听了感触颇深,觉得在这里能活跃着这样一群热爱艺术的人,实为难能可贵。会后又通过和剧团负责人沟通了解到一些事情,深感此类民营剧团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否则再过几年或十几年,会有濒临绝境的危险。
察哈尔右翼后旗民营二人台剧团概述
察哈尔右翼后旗,简称察右后旗,位于乌兰察布市北部,总面积3910平方公里,下辖8个乡镇、苏木,白音察干镇为政府所在地。二人台在察右后旗的历史由来已久,二人台也在当地有着极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在过去农闲时节,大家总喜欢聚在一起用最熟悉的调调进行娱乐、消遣,直到现在,察右后旗各个乡镇、苏木也都设有文化大院,社区中也有文化活动中心,农闲之时、茶余饭后,人们仍喜欢聚在一起拉起四胡哨起枚,唱上几声二人台。
渐渐地,一些演奏或演唱水平较高的人开始组织起来,受聘于当时较为富裕的家庭并进行专门表演,这便是民营二人台剧团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家里逢婚丧嫁娶或重要节日,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请他们到家里进行现场表演,这也使得民营剧团有了发展的基础。经调研,在察右后旗较有名并稳定营业的民营剧团共有四个,分别是察哈尔百姓艺术团、华谊艺术团、北方艺术团和新世纪艺术团。这四个艺术团常年活跃于各乡镇、苏木。一方面,这四个剧团为当地一些有才艺的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他们把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送到人们家门口,对二人台艺术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以百姓艺术团为个例,举一反三,来讨论制约这类艺术团发展的一些现存问题,并提出创新性建议,希望能让这一类艺术团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
百姓艺术团,全称为察右后旗察哈尔百姓艺术团,是上述提到的四个民营剧团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剧团。建团于1986年,第一任团长为武培,现任团长为武国峰,团内共有演职人员16人,演出节目以传统东路二人台为主,包括二人台小戏、二人台对唱、二人台牌子曲等,也辅以其他表演形式,如大型古装歌剧、现代小戏、歌舞等。百姓艺术团常年活跃在农村牧区,演出场次每年达300余场,广受农牧民观众的好评。百姓艺术团也多次在市旗举办的农牧民会演中获奖。百姓艺术团是当地民营剧团中规模最大、人员最多的一个剧团,但是通过与百姓艺术团负责人交流得知,百姓艺术团近些年在其运营过程中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其原因较为复杂,包括剧团自身的客观原因也包括社会原因。
(一)资金短缺、自负盈亏
百姓艺术团的运作模式也是大多数民营剧团的运作模式,没有外来资金支持,所有的开销需要剧团承担,实则是团长承担,一个剧团的运作离不开资金,大到演员的工资、乐器的更新、灯光音响设备的升级,小到为车辆加油、购置演出服等,都离不开资金。通过笔者了解,百姓艺术团演出一般是在较偏远的村镇,经济条件较差,一次演出一般包含两场,即下午一场,晚上一场,一场演出短则一到两个小时,长则四五个小时,一般包括司机1-2名,演员10-14名,两场演出收入共4000元左右,而每名司机和演员的酬劳为200-400元不等,这样一来,大部分的收入都用于演职人员的工资,剩下的部分寥寥无几。这对于剧团运作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灯光、音响设备、演出服装、乐器等得不到及时更新,剧团负责人收入较低,会大大减少其从业热情。
(二)演员以兼职为主
演员是一个剧团的灵魂,优秀的演员能带动一个剧团的发展,稳定的演员结构是一个剧团长期运营的基础。如演员结构松散、不稳定,经常替换演员,势必会导致演出质量低下,甚至不能保证正常演出。
百姓艺术团的演员基本都是兼职,随时听从团长调配,平时演员们有的务农,有的从事手工业生产,有的也在其他团里做兼职,还有的自己接活儿,这样的演员配置有时候不能很好地保证演出,降低了节目质量,如在农忙时节,团长常常为保证演出照常进行或保证节目质量,需多次调整演员结构。即便这样,仍然会出现演员不够的情况。
(三)演员老龄化严重
百姓剧团中年龄最大的演员55岁,最小的演员24岁,平均年龄40岁左右,剧团中器乐演奏员的年龄整体偏大,基本在50岁左右。要知道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最佳的年龄是20岁左右,剧团中常年没有年轻演员的加入,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老演员们所演剧目也比较固化,创新较少,导致所演剧目固定、没有创新。
其根本原因是年轻人不喜欢二人台,不愿意进行学习或从事这一行业,甚至认为这是低俗的,上不了台面的。其次就是待遇方面,民营剧团内部运作、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太稳定的,尤其近年疫情背景下,在疫情严重的时候,全团停业近半年,没有收入,还需进行日常的车辆、设备、乐器等保养。这也严重导致团里的一些年轻演员改行另谋职业。没有新演员的加入,加剧了团里演员老龄化的现象。
民营剧团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上述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资金问题,内部运作、自负盈亏的传统经营模式,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疫情常态化的影响下,维持剧团生计异常艰难。演出不稳定、演员收入不高,导致演员不得不身兼数职养家糊口,年轻演员外出打工或寻找新的工作,剧团长期没有新演员加入,没有新作品产生,剧团极易进入运营的瓶颈甚至出现停滞、衰退。要解决这些问题,剧团要大胆改革,需要改变经营模式。
首先,除了传统的现场演出外,剧团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及自媒体运营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观众在家中就能够看到专业的二人台表演。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剧团及演员的知名度,还能通过自媒体运营增加演员的收入,这样对稳定演员结构,推动剧团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招收新的学徒或演员以补充后备军实力。新鲜血液的注入对于每一个团体都是重要的,没有年轻人的加入,团队就没有活力,没有创造力,没有生机,老龄化会严重影响剧团的发展。所以,剧团要积极招收新的学徒及年轻演员,可以适当提高待遇引进新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地文化部门要适当给予民营剧团以扶持,虽说民营剧团多以自负盈亏为主,但民营剧团也担任着当地文化传播与宣传的重要职责,加之近年疫情常态化,演出行业处于低迷时期,各项民俗活动趋于简化甚至取消,民营剧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异于夹缝中求生。据了解,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百姓剧团同其他演出团体一样全员待业,整个剧团在整整半年的时间内没有分文收入。演出设备也因长期不使用,在重新启用时,大部分出现了故障需要更换或维修。所以笔者认为,要想保持民营剧团的活力,文化部门应该进行干预,在演出旺季可以大力推广民营剧团的演出活动,在演出淡季或疫情常态化时期,适当给予补贴让民营剧团渡过难关,以便之后能继续为广大农牧民服务。
(作者系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兰牧骑二人台枚、竹笛演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