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文学经典化和选家的眼光

——评“百花中篇小说丛书” □孟繁华

我一直认为,无论百年来、七十年来,还是四十年来,中国文学的高端成就,从文体方面来说非中篇小说莫属。这一看法当然是来自文学创作实践。中篇小说的成就并非突如其来。一方面与百年文学传统有关。新文学的发轫,无论是陈季同的《黄衫客传奇》还是鲁迅的《阿Q正传》,都是中篇小说,这是百年白话文学的一个传统。一方面,进入新时期在大型刊物推动下的中篇小说,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因此,中篇小说是百年来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文体。中篇小说创作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它的容量和传达的社会与文学信息,使它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当社会转型、消费文化兴起之后,大型文学期刊顽强的文学坚持,使中篇小说生产与流播受到的冲击降低为最小限度。文体自身的优势和载体的相对稳定,以及作者、读者群体的相对稳定,都决定了中篇小说在物欲横流时代获得了绝处逢生的机缘。这也是中篇小说能够不追时尚、不赶风潮,能够以“守成”的文化姿态坚守最后的文学性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中篇小说很像是一个当代文学的“活化石”。在这个前提下,中篇小说一直没有改变它文学性的基本性质。百年来,中篇小说成为各种文学文体的中坚力量并塑造了自己纯粹的文学品质。中篇小说因此构成百年文学的奇特景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这在百年文化语境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们在诚实地寻找文学性的同时,也没有影响他们对现实事务介入的诚恳和热情。无论如何,百年中篇小说代表了这个时段文学的高端水平,它所表达的不同阶段的理想、焦虑、矛盾、彷徨、欲望或不确定性,都密切地联系着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经验。于是,一个文体就这样和百年中国建立了如影随形的关系。它的全部经验已经成为我们值得珍惜的文学财富。

百花文艺出版社从20世纪80年代就编辑出版了“百花中篇小说丛书”。这套丛书规模之大、编选之精、装帧之美、影响之大,成为广大读者和文学界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为辉煌的80年代平添了文学的理想和浪漫。秦兆阳、冯骥才、谌容、宗璞、郑万隆、叶蔚林、张抗抗、蒋子龙、鲁彦周、张贤亮、张一弓、张承志、陈建功、程乃珊等的作品,已经成为文学经典写进了中国当代文学史。这从一个方面证实了编选者的眼光和衡文水准。因此,选家选本是文学经典化重要的组成部分。40年过后,《小说月报》继续了这一传统,他们以全新的面貌编选了“百花中篇小说丛书”。从目前已经编选出版的四辑24部作品来看,显示了编者绝不流俗的眼光和标准。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中篇小说良好的文学声誉和它的可读性,各种中篇小说的选本越来越多。这些选本各有所长,对推动中篇小说的发展、传播,起到了重要的重要。“百花中篇小说丛书”当然也有这样的功用,而且就其影响力来说几近翘楚。这与丛书编选上独具的眼光和标准有关。概括地说,题目既选择了这个文体“老牌”的名家,比如“50后”的蒋韵、裘山山,“60后”的尹学芸、范稳、胡学文、艾伟、邵丽、老藤,也有“70后”的肖勤、张楚、卢一萍、葛亮、刘建东、鲁敏、梁鸿、韩松落、海勒根那,更有“80后”的新锐,比如宋小词、林森、马小淘、刘汀、郑小驴、郭爽、董夏青青等。这些作家是当下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作家。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的眼光、不同的体验和关注人与社会的不同方式,反映表达了这个时代人与事的丰富性。可以说,近距离地编选选本,是对编者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在没有经过时间沉淀和历史化的情况下,要选择出能够代表这个时代中篇小说水准的作品,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从目前已经编选出的24部作品来看,这套丛书是能够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这些作品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思想和心灵状况,展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目标,而且在文学性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探索和创新是这些作品共同的特征。

2022-08-31 ——评“百花中篇小说丛书” □孟繁华 1 1 文艺报 content66372.html 1 文学经典化和选家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