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

抒写平凡人生的史诗

——读王继颖《一滴水里的花开》 □米丽宏

喜欢王继颖作品中独特的调子,舒而不缓,亮而不焦,汩汩流水,天然从容。一种暖暖的光晕,一种令人安心的善意,就从行文间散逸而出。

《一滴水里的花开》是继颖的第六本散文集。作为一位教师,继颖对待生活,像对待她曾经的学生一样包容真诚、富有耐心。她用心生活,热爱生活,也因此发现了一般人发现不了的“烟火”的美好。

她的笔下,鲜见广袤天地波澜壮阔的大事件,多是小日子里动人心弦的小细节。无论晨昏交替、四季更迭的自然,还是寻常人间的“情谊花朵、物质果实、精神芬芳、思想光华”,无一不激扬着真善美的意旨。

汪曾祺说:“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而在王继颖这里,人间烟火,常含深情:一根长面,牵着血脉长情,也连接着年少背井离乡的伯父对家人的深爱(《一线长情》);伯父、父亲和老叔哥儿仨合作炖出的一锅鲜香的炖鱼,是刻骨铭心的父爱滋味,更是和睦家庭的情感寄托(《一锅鲜香》)。五台山景区灵鹫峰菩萨顶捡塑料瓶的驼背老人,将游人未喝净的矿泉水倒向树下瘦弱的小芙蓉花苗,直到甩出最后一滴;自称“行乞校长”的山村小学校长借助网络为山区孩子募捐图书,“我”和众多的人受到感召、网购图书寄往山里。作者由此生发联想:来自四面八方的“那些书”,多像“一滴滴水”,汇成温暖的细流;而孩子们的心田,“经滴滴柔情不断浇灌,终会绽放出一片粲然,如六月芍药彩霞般明艳”(《一滴水里的花开》)。质朴的行文中,不见刻意的雕琢与修饰,只是娓娓如水的讲述,往往笔锋一挑,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儿,拨动读者精神的纤维,使人瞬间怦然心动,若有所思。这就是“动人”的文字吧,在艺术之美的标尺中,“动人”永远有效。

王继颖的文章多是如此,以笔聚焦,引导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体察生活里的真善美;工笔细描、烘云托月、不着痕迹地彰显出普通人的高贵。

我跟继颖都是教师,又都爱好写作,这便有了相识的机缘。我们相识于2016年《思维与智慧》杂志社邀集的辽宁盘锦笔会。高铁上初相见,彼此并不认识。只记得,车厢通道的左边靠窗处,一女子捧书在读;而右边靠窗处,我读累了,环视养神之际,她读书的侧影便映在了心里。下车后集合,才知是同道!接下来几天,采风、会议、座谈,继颖为人处事稳稳妥妥。那种沉静大气,令人心安。

文如其人,她清灵和婉的气质,穿透了文本的围墙,使读者自然而然被她至纯的情感和心思所打动。并不曲折的故事情节一铺一展、一推一折,那日日复现于生活的人事情思,便腾挪活跃在了纸上,于我们视野里重获重量与光亮。而文章的主题,实是一曲曲凡人歌:是普通人在谋生之际,镂铭于心的真爱亲情;是平凡烟火中,美好人格映照人世的暖意光晕。她写道:“平凡小我,不敢奢谈文字,只是希望我写下的字,能一如既往地扬真、向善、崇美,永远温润清莹;我人生的院落,永远有一道文字的花篱,将明丽与馨香和路过的人分享。”

岁月的磨砺,并没有使作者的心灵变得沧桑,理性之外反倒更加鲜润敏锐。至亲至爱的家人、擦肩而过的过客、穿梭于身边的挚友同事、一生热爱晋剧的山西老人、为安慰病患心情八个月买了二十二条领带的医者、作者各样性情的学生……都给她以触动,以启发。各色人生入文来,琐屑小事现星辰。

这些承载着作者对生活独立观察和思考的主人公们,拥有平凡的人生,却拥有不凡的意趣。作者在抒写他们时,也总是不动声色地饱蘸着感情笔墨,那种温柔慈悲、那种温暖关照和深情追忆……情感饱和度与人物高度契合,成就了一种史诗性质,作者的确是在满怀柔情地聚焦平凡人的现实生活,在抒写普通人的史诗。

而生活中那些寻常物事:楼梯拐角处的一箱大葱、单位窗台上的几盆盆花、毛线玩偶、屋顶菜园……也都发出了一种只有她才能映照出的暖意和诗性。有什么贵重,能比得上岁月沧桑中葆有一颗鲜活的心灵?有什么快乐,能抵得上心智敏锐地捕捉到生活的光亮和善意?

单从这个角度来说,继颖是一个精神殷实的富贵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声音,作家王继颖找到了适宜的发声方式。她让光亮、暖意、真善美,从一个小小端口里,涌泻而出,绵延流长。于是,那些小事件、那些普通人便有了光亮,有了质感。细读之间,便觉得那是我,是我们,又大于我,大于我们。那是普通人的人世间,是生命的史诗。

2022-09-09 ——读王继颖《一滴水里的花开》 □米丽宏 1 1 文艺报 content66499.html 1 抒写平凡人生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