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从读者到作者

□李 慧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读者,在柴米油盐的缝隙里坚持读书。有人说,“坚持”这个词表示不喜欢这个事情,或者说干不下去才需要坚持。对我来说,一定是坚持才有了当时的我,从而在十年之后顺理成章成就了现在的我。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是常态。为家庭的琐碎而烦扰,现实生活中总有任意一个理由让人在某一瞬变成失控的河堤。这个时候,拿起书本,强迫自己从迷惘、失落、烦扰中剥离出来,哪怕是暂时的逃避,也犹如探出水面呼吸,使人得以暂且脱身。这就是我最初的坚持。

十年前,甚至更早一些,我用阅读抵御人生中的寒冷,逃避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如今,阅读已成为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情。读书积累到一定阶段。就让我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于是,看到身边的感人事、不平事,总有冲动想把它们记录下来。然而,直到动笔才发现,读别人的文字和眼见所得、以及下笔成文之间,远非那么简单,所见与文字之间总是失之千里。苦恼于笔力不逮,不得不放下笔继续阅读。就这样,在提笔和翻书之间,反复纠缠却无从放手,直到屡次缠磨之下,终于能写出稍微平顺、准确的文字来,才实现了我手写我心的初步转化,才有了一丁点对文字的信心,也对继续做“读者”有了更上层楼的渴求。

在阅读中,我找到了许多以往未曾解开的写作问题的答案,比如自我抒发中的视角问题以及更多的眼界、角度和方向。在文字的排列组合、标点符号的挪移运用中,我无法自拔地享受其中。为了保持这样的爱好,每年的大年初一吃过早饭,我一定是走进书房,静静地梳理上一年度的读书情况,调整下一年度的阅读方向,力求知识结构的均衡全面。而从下午开始,直到当年的大年二十九,在自己所列的书单里一本一本往下读,该誊抄的誊抄,该背诵的背诵,严格按照土地带给我的启示——“你如何对待土地,土地也会如何对待你”这样一个老农民式的朴素道理来自我要求。这个过程中,竟然让我乐此不疲并逐渐上瘾,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遇到灵光一闪的时候,赶快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3年前,我到不远的邻县一村庄观察节气,因为那里有大量土地依然用来耕种粮食,周边的村庄也保留了传统的关中民居样式,甚至方言也依然纯粹。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飞雪漫天,我都会开车到村子里去观察不同节气中的田野、鸟类、树木、河流、塬坡以及农人的状态,这样的观察持续了两年。在每次去之前,我都会做大量案头积累,力求在书本的总结和现实的考量之间,进行基于现状的观察和求证。每次踏上那片土地,我都会激动、兴奋、新鲜、好奇,天地总是展开一幅全新的画卷等待我去探勘、去发现。尤其是看到那些活泼的鸟雀、机警的野兔、翩飞的蝴蝶、朴实的农人,他们带给我的兴奋和幸福远远大于任何一次外出的宴饮、上台领受的荣誉。我总是蹴在地头,不管天气如何,拿出手机飞快记录,生怕那些天地精灵给予我的暗示、明示转瞬即逝。我经常是晨起去地里,半下午太阳西斜才返回,或者下班后去地里,天黑透才返回,哪怕蹲得两腿发麻半天缓不过来,哪怕是衣服被雨淋湿,总是乐此不疲。

这样实地得来的文字,我总是很珍视。投稿也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爱惜羽毛,不扰他人。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也很难熬。当然,我从不考虑用手中的笔和文字去谋求或者索取什么,因为我视这些文字为我的孩子——谁会用自己的亲骨肉去谋取功名利禄?这或许才是另外一种坚持。就这样,在这个十年和下个十年之间,我从“读者”转变成了“作者”,只有我自己深知,一个字的变化里,带给我多大的改变、多么纯粹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征文(散文)大赛一等奖获奖者]

2022-09-19 □李 慧 1 1 文艺报 content66653.html 1 从读者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