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淀上风来尽恢宏

□王淑彦

保定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保定作家群”的摇篮。孕育于抗战时期、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保定作家群”,以在保定为中心的冀中根据地的生活、工作、战斗为题材,创作了大量名篇巨著。孙犁的《荷花淀》、韩映山的《水乡散记》、冉淮舟的《彩云》、梁斌的《红旗谱》、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冯志的《敌后武工队》、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邢野的《狼牙山五壮士》《平原游击队》、袁静和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刘流的《烈火金刚》等,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宝库,由此形成了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因此也创办了文学内刊《荷花淀》。保定市作协会刊《荷花淀》由原保定地区文联创刊,地市合并后停刊,2007年复刊至今,已发行95期,刊发作品3000多篇(首),每期平均20万字,编发近10万册。

“保定作家群”第二代作家有韩映山、申跃中、周渺、赵新等,第三代作家陈冲、谈歌、阿宁等紧随其后,以其优秀的文学作品享誉全国。此后,保定文学界的后来者不断耕耘,在保定文坛上呈现了清新向上、朝气蓬勃的景象。

近十年来,行进在新时代的保定文学工作者,拼搏进取,激情创作,书写着时代的恢宏篇章,展现着当代保定作家的风采。

这十年,我们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努力让文学阅读、文学创作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十年中,编发《荷花淀》65期,发表作品2000余篇(首)。其中300多篇(首)被其他公开报刊转载,刊物走进了千家万户。一大批作者、作家以《荷花淀》为依托,走出保定,走向河北全省乃至全国。

这十年,我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热情讴歌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走进革命老区,共同创作《红色足迹》;我们难忘在全市精准扶贫的村庄里,留下了作家们的印记,留下了一部部《山水魂》;我们难忘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作家们采风创作出了2000多篇(首)作品,留下了《玉兰花开——保定市2020抗疫纪实》;在保定火热的府河拆迁、大项目工地、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现场,到处都是写作者采风创作的前线。

这十年,我们连续举办“迎春诗会”七至十六届,其中三届上升为全市的文化活动品牌,近三年以直播的形式进行,浏览播放量超过1100万人次。举办《荷花淀》文学奖及《荷花淀》文学特别贡献奖12届,获奖人数将近300人,极大鼓舞了文学创作的激情。

这十年,我们以《荷花淀》的名义牵头与清苑区的《四季风》、唐县的《唐河文学》、雄安新区的《雄安文学》、徐水区的《方向》、竞秀区的《竞秀文学》等19家内刊和公开文学期刊联盟,统一选题、分步采风,创作交流,为写作者提供发表的平台,为时代、为人民提供展现的舞台。

这十年,我们成立了文学志愿服务团,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我们与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合作,设立保定作家作品专柜,展示并帮助作家书籍推介。在市作协设立了保定作家群文库。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作家采风创作采风服务基地。

这十年。我们牢记“国之大者”,从历史观、大局观出发,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通过培训、会议的形式,不断提高写作者政治和业务素养。近年承办了“鲁迅文学院保定作家文学培训班”,成立了保定文学院,举办了多期保定市重点作家、青年作家培训班,请大报大刊主编、编辑来保定讲学,组织文学下基层交流活动,参与培训的人员达到一万多名。

这十年,我们勇担初心使命,努力实现作家协会在全市(县、市、区)全覆盖。在市作协成立了报告文学艺委会、网络作家艺委会等,在莲池区、竞秀区成立了作协,在莲池区西高庄村建立了村级文学创作协会,在保师附校、保定十六中、乐凯小学等成立了小作家协会,还在具备条件的机关、事业、企业、农村等单位建立了文学社,将文学的种子撒向城乡。

这十年,以德艺双馨、守正创新为遵循,不断发展壮大文学队伍。2021年年底,市级会员达800多名,省级会员600多名,中国作协会员50多名。仅2022年,保定市就有9名会员加入中国作协,占到了河北省同期的28%。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在去年召开的保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重铸保定作家群辉煌”的发展战略,市作协印发了《提升保定软实力,重铸保定作家群辉煌的五年发展规划》。这对作家群的建设、对全市文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前程远大,使命光荣。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脚踏实地,辛勤耕耘,从平原到高原,从高原到高峰,不断攀登。

(作者系《荷花淀》主编)

2022-09-19 □王淑彦 1 1 文艺报 content66656.html 1 淀上风来尽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