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专家研讨郭雪波长篇小说《摇篮旁的额吉》

本报讯 郭雪波的长篇小说《摇篮旁的额吉》以“人民楷模”草原额吉都贵玛等英雄母亲们的感人事迹为基本素材,描绘了20世纪60年代草原张开怀抱接纳“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生动历史,讲述了草原母亲们在困难环境中抚养孩子茁壮成长的红色故事。9月23日,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内蒙古文联主办,内蒙古作协承办的郭雪波长篇小说《摇篮旁的额吉》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出席并致辞。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副主席闫艳,内蒙古作协秘书长丛龙瑞、副主席额尔敦哈达,以及梁鸿鹰、何向阳、徐坤、胡平、曾镇南、柳建伟、陈福民、叶梅、杨庆祥、史佳丽、俞胜等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主持。

施战军认为,如何把历史元素融入中国发展的整体进程之中,以文学的方式将丰富的民族元素、地方元素和情感元素融入人类命运之中,《摇篮旁的额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蒙古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与担当毋庸置疑,既往书写民族的文学作品大都注重该民族的风俗样态和独立特点,但这部小说尤其注重民族和历史的联结,具有鲜明的共同体意识。

冀晓青谈到,郭雪波不断在内蒙古大地上寻找写作的新资源,捕捉内蒙古发展的变迁与脉络,历时4年半撰写了百万余字采访手记,又经过6次修改完成了《摇篮旁的额吉》的创作。该书讲述了艰苦年代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大爱往事,在人物刻画和主题提炼上呈现出新时代的精神特质和高度,是内蒙古文艺界回应时代重大关切的重要成果,更是记录民族团结壮举的文学馈赠。

“郭雪波的作品始终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原生态的鲜活状态,带着浓烈的草原狼的动物气息走到文坛上。”在叶梅看来,真实性和艺术性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既具有对往昔历史的深切了解,也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投入。徐坤认为,该作品是兼具教科书式的主题写作与个人化写作的优秀长篇小说,写出了斗争岁月中复杂而真实的生活感,同时也给人以精神安慰。与会学者认为,《摇篮旁的额吉》以丰沛的情感、深沉的大爱、细腻的笔触、丰富的细节和扎实丰满的心理描写,歌颂了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构筑起一部伟大的民族团结史诗。

作者郭雪波对与会专家表示感谢。他谈到,一个好的作家应负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敏锐捕捉现实中的真善美故事,呈现艰难时期的人间大爱。“对所有弱小的生命体表达深刻而仁慈的关怀,是所有母亲共有的爱、怜悯与博大的胸怀。”未来,他将沿着民族创作这条道路继续开拓、不断前进。

(教鹤然)

2022-09-26 1 1 文艺报 content66723.html 1 专家研讨郭雪波长篇小说《摇篮旁的额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