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陕西导演韩天善创作的电影《闪亮的军号》登陆院线。该片讲述了孙子郑思源放暑假后从西安回到老家铜川照金看望爷爷郑红兵(牛犇饰演),无意间接触到爷爷珍藏多年的宝物木质军号,了解到军号背后爷爷的父亲当年在红色照金的革命历史故事,在参与到照金小学孩子们的“小红军夏令营”活动中,原来体力和意志力都很薄弱的郑思源在与爷爷、教官、同学们的相处中,尤其在感受到照金革命根据地历史和照金精神后逐渐成长,产生了对爷爷的理解和更深的情感,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参与的“小红军夏令营”活动中,郑思源和小伙伴们更好地领略到团结协作精神和坚定意志锻炼的重要性。
首先,影片建构了一个历史与现实相互链接,祖辈与孙辈思想、情感传承并相互认同的独特叙事空间和人物关系链条。导演选取这样独特的视角和题材,紧扣当下城市孩子普遍缺乏体力、意志力锻炼,并且较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协作感等现实问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自然而然接受红色革命历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我们看到,影片为观众建构了爷爷和孙子这一对特殊的人物关系,这种关系与红色基因的传承同声相应,也在当下主场景影像叙事中植入了历史闪回的景观叙事。由表演艺术家牛犇饰演的爷爷郑红兵,长期坚持居住在山中老屋,他珍藏着那把父亲传承下来的老军号,并向人们不断讲述过往的革命历史,他对于老屋和老军号的坚守不乏象征意义。孙子与爷爷围绕军号展开故事冲突,孙子对于老军号由不理解到理解,也是对爷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思想、情感蜕变过程。
其次,影片运用充满童趣的儿童化视域进行展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借助游戏化的夏令营,建构了影片的叙事基础和情节构成。导演抓住少年儿童的游戏心态和行为特点,在展示孙子刚刚来到山村时,村里孩子以装作野狼嚎叫声音的特殊方式迎接城里来的小朋友,山里孩子们的游戏方式却引起城里孩子郑思源的误解,闹出笑话和冲突。为了消弭误解,山里孩子们悄悄把苹果、核桃等摆放到郑爷爷家院子的小石桌上,以求获得郑思源的原谅。在影片中,导演还特别引入夏令营这一游戏性叙事结构,两支队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同时抵达目的地,大家皆大欢喜。片中小朋友们全副武装,他们身着迷彩服,配备现代化的无人机等,吸引了儿童观众的目光和注意力。应该说,尊重儿童的语言心理特点、行为方式与思想情感等,都反映出这部儿童电影在童趣意蕴方面的自觉追求和突出特色,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第三,影片以军号这一特殊物像营造出饱含深意的影像意蕴,将富有地域特色的照金景观与深层表达的照金革命精神加以深度融合。创作者的初衷并非仅仅是为了表达当下少年儿童小小的生活遭遇。观众看到,影片中军号作为影像叙事的意象主角,仿佛一个被历史化和当下化的既虚拟又现实的特殊物像,爷爷珍藏的军号以及博物馆里陈列的木质军号,都承载着父辈光荣的革命历史,汹涌着豪迈的革命激情。而孩子们夏令营队伍里的金属军号,展示的是历史的传承和红色基因的延续。当孙子因体能比拼受阻泄气而离开夏令营营区的时候,爷爷在山梁上吹响军号感召着孙子重新回归团队。当大家找不到在山里负伤的爷爷时,孙子吹响的军号成为最动听、最嘹亮的爷孙感情连接的心声。孙子最后告别这片土地时,孩子们的军号声充满依依不舍之情。可以说,以军号物像为结构线索的叙事在影片中编织出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影片中大量关于照金地标、照金革命历史博物馆、薛家寨革命遗址、陈家坡会议遗址、红星广场、革命根据地领导人雕塑、红军小学等等众多红色景观的植入展现,都呈现出照金特有的大环境,这里也是主人公们生存和活动的大背景,小孙子郑思源由外界进入这一环境,并在此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其影响的生命历程,无疑也是新时代红色基因对少年儿童产生影响的有力表达,叫人久久寻味。
(作者系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