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亲身经历改革开放的中国最早一批网络文学作家之一,写作至今,我已历经了近20载春秋。很多人对我的创作历程都很好奇,为什么一位女性作者会去写历史?为什么我笔下的人物又大多是以女性历史角色为主?为什么我挑选的这些主角都是大家熟悉但又有一点陌生的?其实这些大家眼中的疑惑一直以来都是我个人创作之路的特点,也是我的成长经历的独特体现。
我是从1999年开始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当时受限于温州没有传统文学的出版途径,于是我就在“清韵书院”网站上发表自己的网络文学作品。那时,许多网络作者都曾在那里“贴文”,比如江南、沧月、今何在等。
最开始我创作的是武侠题材,发表的第一部小说是《魔刀风云》。世纪之交,武侠小说曾十分盛行。中国因加入WTO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就如黄霑的词所写“微笑看看今朝,天也从人愿”一样,所有人都相信明天会更好,大家的精神状态都意气风发,个个都是勇闯新世界的冒险家。所以对我来说,写作也是能够让我“生活在别处”,或者说追求更好未来的一种奋斗方式。同时,网络的发展也给了我机遇,在网络上结交了不少“江湖豪杰”。
写完《魔刀风云》之后,我开始不满足于现状,相继创作了多部不同视角的武侠题材小说,直至发觉自己对这类题材已“驾轻就熟”。后来,我又创作了不少都市、言情、玄幻题材的小说。作品数量多了以后我发现,对每个故事类型,我都是用已有的手法创作,而越是如此,越容易习惯简单,便越逃不开“安全区”。而我之所以开始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就是想逃离“安全区”。从小我就爱读历史,那一个又一个散落在历史长河中有趣、有情、有故事的人物,让我对那些历史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知欲。但创作历史小说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几乎要耗尽我所有的知识储备,可它也会催促着我不停地去补充能量、学习、思考、提升。
2004年,我发表了个人第一部历史小说《凤霸九天》——一个关于宋朝女政治家、皇后刘娥的故事。一开始,我的写作是为了回答自己内心对历史的疑问,后来我发现,单纯地阅览史书并不能得到解答。只有把自己也投入那一段段历史,去体会他们的挣扎,像历史人物一样无所适从、毫无经验地面对着发生的一切,才能够明白他们为什么做出那样的选择。我想从头开始,在历史中再生一次。这样的“重生”不仅仅是解答我从童年开始就对历史书所有的疑惑,更想从历史中得到对现实困境的解答,从更高的维度去梳理我的人生。
通过纵览上下五千年,我的内心也在不断地被扩展。这个学习新知和“破壁”的过程令我发现,对我最重要的不是创作一个故事,而是创作中带来的对自我思想的冲击与洗涤。在浩瀚的历史面前,个人原有的视野和想象是相当局限和狭隘的。通过书写历史,我希望能够打开一种与远古对话、与当今贯通的新视野。希望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做出的选择和造成的结果来引发人们的思考,甚至有可能生发出一种新的对历史的解读。我们怎么看待历史其实就决定了如何看待自己。我们需要以“历史”为锚,才能在时代风云变化之际走好自己的航路。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希望它不只是冰凉的反射,更能拥有温情的光泽,能从各个角度映照出历史长河中每一个留下来的人物。这是创作历史题材小说对我个人有所启迪的地方。
生于这个时代的我很幸运。创作本来是一件孤独的事,但在当下,我们这个群体却是幸运的,互联网连接了你我,共同构筑了如今的网络文学世界。个人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要感谢这个时代的馈赠。20载时光匆匆,网络文学改变的已不再是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更是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文化产业,甚至成为彰显民族文化、凸显社会风貌的“中国文化新名片”。我想,这是对跨越几代的数千万网络文学创作者夜以继日笔耕不辍的回报,是数亿网络文学读者热烈渴求的回馈,更是新时代下科技文化全方位高速发展的缩影。
过去,人们把文字记录在甲骨、青铜器、竹简、纸张上;而今天,我们把文字记录在网络上。文字的核心意义没有变,变的只是载体。在甲骨文和青铜器时代,可能只有祭司和部族首领能够接触文字、使用文字;在竹简时代,士大夫阶层垄断了文字;在纸张和印刷术时代,普通的底层读书人也能够接触到书本;进入工业印刷时代,文字走进了千家万户。而当我们用移动互联网打车、吃饭、买票、购物时,也同时在网络上看书、听音乐、看视频。载体对文字的改变是一小步,但对时代的改变则是一大步。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故事不再是被二传手加工变形的产物,而是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己来表达、传递给世界的。
在这种传递过程中,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改变。过去的历史故事更多是写君臣之斗、忠奸之斗,而今天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更广阔的视野,是不同社会之间的互动。比如从《芈月传》到《燕云台》再到《天圣令》,我的体会是,作者的创作观念会在与读者的交互中发生变化。过去我们写秦一统天下,对立面东方六国的人物常被塑造为反面人物。但在《芈月传》中,我感觉到当我“代入”人物的时候,通过苏秦、张仪、黄歇、赵武灵王、燕昭王等,能有更多元的视角。先秦的人精神世界张扬、大胆、狂放。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芈月才能够作为女性执政秦国四十一年,进而开疆拓土、问鼎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包括我在书中写到的秦国策士诸子百家的辩论,其实都有着各自的文化源头和思想脉络。
《芈月传》之后,我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宋辽西夏题材。从《燕云台》再到《天圣令》,用宋的眼光看辽夏,用辽的眼光看宋夏,用夏的眼光看宋辽。转换视角以后会发现,我们只有站在多元的视角上才能理解这段历史,跟这个世界沟通。如《燕云台》中,包括萧燕燕、韩德让、耶律贤等所有人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要怎么走。阿保机时代,辽国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汉化”,但到了他们,面临的局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继续走下去还是要退回到原来?所以《燕云台》不只是讲爱情、亲情,它讲的是在大时代的十字路口,当时的一群顶尖人物所做的选择、思考。
而在《天圣令》里,如何结束唐末以来的乱世,让大宋政权不至于重蹈五代时期三世而亡的老路,如何让已经习惯于“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百姓从心中认可宋朝作为一个稳定政权的合法性和存续性?正是有了这个政治基础,才有了宋朝之后的经济繁荣,有了独特的“宋代美学”。而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也为宋辽的关系走出了一个全新的格局,带给了此后120年的和平。可以说,这些历史经验对今天的小说创作依然能带来很多启示,即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网络表达是有双重含义的,中国故事通过网络得到了新的表达途径,网络又让中国故事有了新的表达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