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9日,由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省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灶王传奇》暨李浩文学创作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会议。何向阳、韩敬群、郜元宝、刘琼、刘颋、徐则臣、王春林、韩春燕、刘建东、王国平、郭艳、张莉、李松睿、曾攀、周新民、张丽军、张涛、李徽昭、李林荣、张艳梅、陈华积、董晓可、郭宝亮、李建周、金赫楠、郝建国、桫椤、王志新、周雪花、付聪等参加研讨。
《灶王传奇》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作家李浩历时10年创作的长篇新作。故事被安排在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历史背景中,以一家小豆腐坊里的末流神仙“豆腐灶王”为主人公,描写了他目睹、经历的种种人间烟火。
李敬泽表示,李浩是一位有着高度艺术自觉的小说家。《灶王传奇》不仅在他整个创作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下中国小说创作也有着值得深入探讨的意义。小说的故事不是表演的框架,故事本身就带着全部的逻辑和力量。李浩在明代土木堡之变的大历史背景下,在人间和仙界暧昧游移的边界线上,展开一个“确切无疑的灶王的故事”,让人们相信世间有这样一位灶王,他的生活、他的命运都是真的,都自有其义,而不是指向别处,证明了他是一个好小说家。与会专家将《灶王传奇》放置在李浩整体写作历程、“70后”作家群体创作规律以及新世纪以来中国长篇小说写作的总体格局中进行了衡估与评价,认为该作品是李浩创作上的一次转身,既对先锋写作进行了拓展,同时又承续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为当代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将灶王塑造为可以在三界中穿梭游走的角色,让其成为有着明辨是非善恶,身怀悲悯之心,工作勤勉努力且面对仙界里的现实深具反思意识,但却又无力挣脱规则桎梏的小神,现实的荒诞引发的道德坚守与命运行进间的错位加重了小说的批判性与悲剧性。在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方面,作者回到中国白话叙事传统内部寻找语言资源,用传统语言方式讲述中国传统故事。此外,小说还采用了多种技法,除了对传统文类如传奇、志怪、神话、魔幻的创造性套用外,现代派技巧中常用的各种技法,包括“元小说”隐喻法、复调与反讽等,均被李浩一一征用并加以适当改造,血肉交融地有机统一在《灶王传奇》里。小说对人内心世界进行了多种向度的勘察,从而拓展了中国神话的美学表现空间和视域,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和极强的辨识度。 (肖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