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30日,“新时代川渝乡村振兴文学建设暨罗伟章创作研讨会”在四川达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协指导,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文艺出版社、四川文理学院、达州市文联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邹瑾,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四川省作协二级巡视员罗勇,达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文胜,四川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成端等出席并致辞。
吴义勤表示,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振奋人心的报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本次研讨会是学习领会贯彻二十大精神的一次活动,如何讲好中国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故事,是时代对中国文学的召唤,也是文学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罗伟章的创作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度把握,对存在和世界、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其纪实文学《下庄村的道路》是一部文学性和主题性兼备的优秀作品,《谁在敲门》《声音史》《隐秘史》和《寂静史》则在不断刷新他文学创作的新高度。
阎晶明认为,罗伟章的创作为中国现当代乡村题材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他表示,乡村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重要主题,“乡土小说要写好是很难的,关键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作家的态度决定了小说的面向乃至成败”。在对乡村文学的书写中,罗伟章不仅是超然世外的观察者,更是置身其间的参与者,“这样的作品有放在文学史中认真讨论的必要”。
大家认为,罗伟章的创作之所以得到广泛关注,除去地域描写的情调外,深刻的人性书写是成就它的重要元素。只有直指人心的人性描写,才能使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无限扩展。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到文学作品跨越时代和国界的光亮。
罗伟章表示,作家的光荣使命是对世界的发现,也包括对故乡的发现。故乡与作家是共同生长、相互辅助的关系,故乡的山水人文立定了作家的根基,也成就了作家的想象。写作本质上是提醒生活和心灵的缺席,一个作家要始终保持耐心和昂扬的精神气象,保持与自我灵魂相契合的价值判断,保持清醒和自觉。同时要强调有效想象,避免让文学矮化、窄化、庸俗化。
(川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