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术

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上讲好中国故事

□王 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了全面阐述,对新时代10年文化文艺工作取得的成就及其地位、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崭新蓝图,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新时代文化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报告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报告指出,我们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重要保障,是保证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本质不变的根本原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丰富演出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文艺作品只有与人民的情感、经验和价值观产生直接而深入的联系,才能创作出情感上与人民产生共鸣、经验上与人民达成互动、价值观上与人民形成统一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是文艺工作者的天然使命。可以说,人民就像是天空,只有在这个天空里,文艺工作者才可能振翅高翔;人民也像是海洋,只有深入人民的海洋,文艺工作者才可能扬帆远航;人民还像是大地,只有扎根在人民的大地上,文艺工作者才可能春华秋实。

作为从革命圣地延安走出来的艺术院团,国家京剧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42年的延安平剧研究院。80年来,剧院始终牢记中心任务是创作,立身之本是作品。今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坚持“策划一批、创作一批、上演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秉承现代戏、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的剧目方针,将创作题材聚焦在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的深刻变迁之中,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现代戏方面,有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龚全珍为创作原型,讲述她永葆共产党员初心使命,教书育人、服务人民的《老阿姨》,以及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着重表现主角忆秦娥在戏曲艺术的守正创新中找到自己生命寄托的《主角》。新编历史剧方面,有颂扬和平统一和传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编历史剧《纳土归宋》。传统戏方面,有为促进剧院青年人才成长移植改编的越剧同名作品《五女拜寿》,也有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先生诞辰90周年分别复排的《三打祝家庄》和《白毛女》,等等,作品题材丰富、主题鲜明。全院演职员正秉承“阵容齐整、艺术严谨、舞台清新”的艺术风格,在创排演出中塑造人民形象、传递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近两年,国家京剧院科学把握人才特点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人才工作实效性,以多项人才战略为抓手,着力搭建人才梯队,加速青年人才成长。特别是今年开展的“百日集训”活动,遴选了领军人才培养对象6名、拔尖人才培养对象30名,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老艺术家全程把关,集中力量打造了43场专场演出。青年演员在舞台上英姿勃发、大放异彩,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好评,实现了以剧目发掘人才、培育人才的目的。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厚植青年人才实践沃土,推动青年人在重点剧目、重大活动中担当重任。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国家京剧院全院演职员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人心、激发力量,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扎根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坚守在历史和时代需要的时刻,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凝聚创造更好更多文艺精品的强劲动能,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以人才培养为关键,“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守正创新,以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回馈伟大时代,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上讲好中国故事,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作者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剧作家)

2022-11-14 □王 勇 1 1 文艺报 content67415.html 1 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上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