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学评论

新世纪 新特点 新作家

——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回望 □李 馨 郭萍萍

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于2007年揭晓,评选2004年至2006年间出版、发表的儿童文学作品。本届有13部(篇)作品分别获得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童话、诗歌、散文、纪实文学、科学文艺、青年作者短篇佳作等8个门类的奖项。与前几届相比,本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呈现如下新特点:第一,参评作品最多。本届共有30家省级作协、51个出版社、9家少儿报刊社推荐的302部(篇)作品参评。第二,获奖篇数最少。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此次获奖作品仅13部(篇),未达到原定部(篇)数,也远低于历年。第三,新作家涌现。获奖的13位作家中,8位作家年龄在40岁以下,有9位是首次获得该奖项。正如评委会主任束沛德所言:“这些年轻作家已形成一个相当整齐、强大的方阵,他们与上世纪80年代走上文坛的中年作家一起,已成为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我国儿童文学发展、繁荣的希望所在。”精挑细选出的获奖作品,时代气息浓郁,风格多样,可读性强,反映了这一阶段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取得的成绩。

贴近时代,关注精神成长

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及独生子女的逐渐长大,儿童的心理成长、情感成长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童文学是整个社会生态的触角之一,反映时代变迁中的儿童心理、情感状态的作品也因此成为近几年儿童文学的主流。以儿童视角切入社会议题,往往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本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是剖析问题少年心理的纪实作品,《蔚蓝色的夏天》聚焦农民工子女进城现象,《青铜葵花》关注儿童的苦难与成长,《舞蹈课》《喜欢不是罪》《回望沙原》表现儿童的情感和心理成长,《选一个人去天国》则触及到儿童文学中较少出现的死亡命题。这些作品贴近时代,关注儿童精神成长,在情感叙事、角色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都颇为成功。

韩青辰的纪实文学作品《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当时引起广泛关注。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聚焦留守儿童的命运,呈现18个受伤孩子的精神独白。教育、关爱和知识的缺失导致了一幕幕儿童悲剧的发生,刺痛读者的心灵。作品直面少年儿童成长危机,在令人动容的叙述中,指出社会的快速发展、家长的责任缺失所带来的严重问题。李学斌的长篇小说《蔚蓝色的夏天》是一部典型的顽童成长小说。翻开第一页,读者就会被灵动、顽皮、淘气的主人公乐枭吸引。乐枭在农村时是个淘气的孩子王,从农村搬到城市后,沟通障碍、不被认同等问题都困扰着他。但他最终克服困难,融入了新的环境。小说通过讲述进城农民从不被认同到通过大爱精神赢得尊重的过程,有效地回应了世纪初农民工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这一重要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谢倩霓的长篇小说《喜欢不是罪》关注青春期恋爱触发的舆论评判与罪恶感。小说铺设了“我”的单恋和红梅阿姨的单恋这两条情感线,“我”在单恋失败时品尝了痛苦,红梅阿姨的单恋故事给了“我”许多启示,也帮助“我”最终走出沼泽。正如当年的授奖词所述,在对少女心理准确细腻的描述中,小说“对情感的美丽与脆弱,心灵的强大与柔弱,表现得异常动人”。小说对社会因循守旧的道德压力构成隐隐的批判,启发了因朦胧美好情感而产生沉重精神压力的青春期少女们,“喜欢不是罪”的主题由此凸显。三三的长篇小说《舞蹈课》以14岁的单亲女孩与父亲、继母一家以及童老师的交往为主线,讲述其成长故事,父亲责任的缺位与童老师对“我”的关爱形成鲜明对比。作品对少女隐秘心事的探究,对其成长轨迹的描绘,也显出作者的智慧与灵性。常星儿的中短篇小说集《回望沙原》将笔下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生存环境设置在东北地区的沙原和苦艾甸,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那里阳光贴肤的热度和风沙扑面的疼痛。作者始终直面沉重的现实,但又善于在其中发掘人性之美,使得发生在这样世界里的精神成长,更具独异的气质。李丽萍的短篇小说《选一个人去天国》讲述了三个少年在重新组合后的家庭中,从陌生、敌意,到互相接纳,并日渐亲近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及主人公情感脉络走向相互交织在一起。小说直面了死亡这一沉痛的话题,呈现了儿童文学作者严肃的生命态度。开放式的结尾,孩子的善良和幻想,使得我们仍旧能在哀伤之外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感。无畏、童心、善良和爱萦绕其中,启发读者思考和探索人类的生存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文轩本届获奖长篇小说《青铜葵花》已成为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因其在出版、传播、翻译等多方面的价值成为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青铜葵花》以少年青铜和少女葵花为主角,用纯美的笔调,写下苦难年代闪光的人性之美。读者的情绪每每会随着情节跌宕起伏,因葵花和青铜所经历的一次次的苦难而低沉,又因一次次化解而飞扬。葵花被领养和被接走的情节,是作者浓墨重彩书写的高潮之处,集中刻画了青铜家人内心情感的挣扎及其人性中的勇敢和执着。小说讲述苦难,直面苦难,人物质朴,情节感人,文字纯净,语言清新。在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中,“爱”和“善”像和煦的春风缓缓吹入读者心田。苦难中的大爱,艰难环境中纯净的人性光辉,使这部作品具有恒久的经典魅力。

放飞想象,拓展创新题材

自由、飞扬的想象力是儿童文学区别于各体文学最重要的特点。本届获奖作品中,动物小说、科学文艺和童话故事集中体现了儿童文学的这一特质。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长篇动物小说《黑焰》用隽秀有力的文字讲述一头藏獒的传奇经历。逼真的动物视角,来源于他多次对野生动物的实地观察和亲历见闻。《黑焰》情节跌宕,艺术感染力强,引领读者开启动物的情感之门,去倾听大自然中细小而美妙的声音,感受生命的瑰丽和坚忍,体会多元的生命世界。一团奔跑的黑色火焰,成就了一本弥补生命教育的自然之书。作品凸显的情感力度,源于动物心中的爱与忠诚。作为一部长篇动物小说,藏獒格桑在整本书中被赋予了丰满的性格。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成功刻画出格桑的单纯、友爱与忠诚。虽然动物是小说的主角,但是作者在《黑焰》中也加入了人的角色。在与人类的相处中,格桑的性格和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描写格桑与主人的相处过程,揭示出人相对于动物的优越感与趋利性,将人对动物的冷漠刻画得入木三分。作品也借此凸显了原始野性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不仅如此,藏北高原的苍凉和壮美,同样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以《非法智慧》获得第五届科学文艺类奖项后,张之路又以《极限幻觉》获得本届科学文艺类奖项。借用科幻元素,张之路讲述了一个具有奇崛想象力的曲折故事。传闻有飞碟降落S市,市民们空前恐慌,二年级男孩白麦子突然失踪,警方迅速介入,却仍难以破案。没过多久,一个和白麦子长得很像的男孩突然出现在了女孩然然班上,还带来了一张神秘的光盘。可怕的是,所有玩过光盘的同学都变得野蛮而疯狂,这种疯狂向城市的其他角落蔓延。在女孩然然、警官叶云、疯老头孟大环、科学家袁宇宙的携手努力下逐渐查出了真相。作品以神奇丰富的想象、动人的情感以及美好纯真的希望深深打动着我们,也展现了少儿科幻文学强烈的人文关怀。

老作家葛翠琳的许多作品都获得文坛关注,冰心先生曾盛赞葛翠琳:“她写的童话,人物很鲜明,故事很生动,语言很优美,具有她自己的细腻活泼的风格。”本次的获奖之作《核桃山》是一部拟人体童话。作品以小熊为主角,讲述它在失去自己熟悉的家园之后,重新寻回幸福的故事。小熊身上的善良、坚毅、承担、勇敢等美德,借用优美的故事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润物细无声地传达出来,给读者以爱与美的教益。葛翠琳也是本届获奖者中年龄最大的作家,展现了老作家扎实的创作功力与坚持为儿童创作的热忱。皮朝晖的童话《面包狼》将现实生活与想象空间完美结合,拓展了读者想象力的边界。作品充分发挥了童话作品幻想和夸张的特点,将缩小的城市搬到了皮特家里,皮特家成了童话国。现实搭上想象的翅膀,产生了奇幻的效果,在轻松幽默的笔调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中,使小读者产生阅读快感。

锤炼语言,彰显美文品质

无论是直击现实生活的粗粝本质,还是打造美妙动人的幻想世界,语言始终是带领读者进入文本的最重要的路径。只有贴近儿童心灵世界、符合儿童阅读需求的艺术语言,才能真正使儿童的天性和想象力在阅读中得到满足。彭学军的散文集《纸风铃 紫风铃》和张晓楠的诗歌集《叶子是树的羽毛》,不仅主题和想象力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其优美的语言艺术也给读者充分的美的享受。

彭学军凭散文集《纸风铃 紫风铃》首次获得儿童文学奖。这部作品展示出的不仅是作家纯美的童心,还有出色的文字表现才华。品读散文集中的每一部作品,可以感受到其间的隽永传神且盈溢着诗情画意。彭学军用清丽的文字创造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并以此表现其内在的情思与意蕴。在《从流氓兔到蜡笔小新》的开篇,她写道:“三月的阳光就像女孩的笑容,透亮、明丽又有几分淡淡的羞涩,公路两边的田野泛着一层嫩嫩的绿,时不时地,一大片耀眼的油菜花幕天席地扑面而来,像是一张黄灿灿的巨幅锦缎,要将人兜头兜脑地裹住。”彭学军在这里以语言代替线条和色彩,运用精妙的比喻,调动起了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创造出激发读者想象的艺术画面。一幅南方春天油菜花盛开的美景图呈现在读者面前。彭学军散文中随处可见类似的美丽风光,“堪称中小学生阅读的美文,学习写作的范本”,这一评价是本届评委对该作品语言之美的高度认可。

张晓楠的诗歌集《叶子是树的羽毛》,语言生动有质感:“叶子,是树的羽毛/张着翅膀/却不能飞翔//鸟巢,是树的眺望/满目波浪/却心静如水//果子,是树的耐力/树的暖阳/树的梦,又香又亮”。这样的诗句自然放松、顽皮可爱,短短几行就营造出自由欢畅和梦幻的意境。诗是语言的艺术,正是凭借这样美好的语言,诗歌对四季、风景的描绘,对远去的生活记忆的回眸,显得尤为动人。

新世纪初,同其他文学品类一样,儿童文学界面临市场经济和出版体制改革的压力,也需要应对互联网等新媒介普及带来的冲击。儿童文学作家在面对令人应接不暇的现实时,也难免陷入创作选择的缭乱。但是,在经过犹疑和摸索之后的新世纪儿童文学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七届儿童文学奖正是对新世纪初市场化冲击下儿童文学创作成就的一次系统的、有价值的梳理和总结。许多优秀作品,至今看来仍旧熠熠生辉。

(本专栏由崔昕平儿童文学名家工作室供稿)

2022-11-14 ——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回望 □李 馨 郭萍萍 1 1 文艺报 content67417.html 1 新世纪 新特点 新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