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形魂兼备的人物速写

——读虽然散文集《冀中人物速写》 □明 江

“这位堂姑爱偷东西。”这是《冀中人物速写——堂姑与堂叔》里讲述的35个堂姑里第1号堂姑的开篇总结。随着人物故事徐徐展开,一位特立独行的“为偷而偷”的堂姑形象立于眼前,忍俊不禁之余又让人颇为感慨。

作家虽然在这部散文集里讲述的冀中老家35个堂姑和45个堂叔的故事,读来痛快淋漓,如听地方相声,如看方言小品,更像在村头树下亲自参与老头老太太的八卦大会,听各种大姑大婶带着方音口沫横飞、连比带划地议论乡邻各家的家长里短、风流韵事。故事主角个个形象独特、性格各异,如同绘画里的速写,更像国画,寥寥几笔,人物便活灵活现立于面前,形魂兼备。

作家的视野来源于乡村又高于乡村,在用乡土乡情乡音还原着这些乡间故事的时候,也站在更高的维度以一种理解尘世的目光打量并审视着这烟火浓郁的生活和各异的人物命运。作家用生动诙谐的语言还原这些乡土八卦,同时也八卦着这些八卦本身,无意间常常造成文学舞台的间离效果。这种边还原、边总结、边吐槽的讲述方式,让人常常忍不住拊掌大笑,转头却忍不住对人间这种种悲苦爱恨唏嘘慨叹……

这虽是一本散文集,但在具备散文独有美感特质的同时,更有小说网罗世相刻画人心的功力。其笔下诸多人物,虽各有坎坷命运,却无乡村题材常有的苦大仇深感,但也不一味粉饰岁月静好,正如一部笑中带泪的乡间喜剧,讲述着百态人生和世人的无奈、幽默与坦然。

比如那位爱偷东西的堂姑:“她偷东西似乎也不为得手,得手固然好,得不了手也无所谓。捉住也就那么回事,东西放回去……”而面对这位让人哭笑不得的堂姑,“村里已经不再防她,少了东西直接去她家里找,找到就拿走,找不到只好作罢。人家来找,她也热心地陪着人家找,导游似的领着人家从东屋转到西屋……找到了替人家高兴,找不到替人家沮丧,弄得失主很惭愧,倒像自己不仁义,欺人太甚。”比如形容11号堂叔“小时候出了名儿的不冲趟,没有他不惹的人,没有他不犯的事,路上见个树枝儿都要扒下来折断”。23号堂姑“见不得家里人歇着,一见歇着就百爪挠心,叨叨得没完没了,一直叨叨得这人出门干活为止”。4号堂姑“早上一睁眼,看什么都不顺,笤帚簸箕都碍妨她,那嘴呱哒板似的,呱哒呱哒不停”。

单单描写各式骂人,作者就亮出了十八般武艺:4号堂叔娶的堂嫂“文又文得,武又武得,全挂子把戏,熟得很。论文,她能骂,骂起来绵绵不绝,能骂仨月,还擅长乘法,堂叔骂一句‘你妈’,她回‘一百个你妈一千个你妈’,堂叔骂‘你爹’,她回以‘一万个你爹一亿个你爹’,骂得堂叔毫无招架之功。论武,她能打,砸捶抓掐挠,力气不输堂叔。”堂姑21号“骂的花样不多,翻来覆去那么几句,重复又重复,但重复多了,简简单单的骂就有了威力。她拼的不是花样,而是内力,一股坚韧的绵绵之恨令她所向无敌。”堂姑27号“骂人不带脏字,却极尽污辱之能事,排比用典,灵活自如。村里人听她骂街就烦,太文气,不火爆,缠线蛋子似的,没意思。一听她上房(骂人),人们进屋的进屋,上地里的上地里,躲开她”。

更有意思的是,她常常一边如看客般讲着故事,一边还认真分析着村里看客们的心理。比如分析11号堂叔被大家称为“能人儿”,实际这“能人”不全是褒义,隐隐含有眼红嫉妒之意,“这眼红不能明白表达,又不甘心不表达,就说他是能人儿。类似于夸女人美,不说她是西施,却说她是苏妲己,显见得有贬义在内”。31号堂姑的故事主线完全就是以村里人如何为结仇的两家人居然没有发生冲突而操碎了心展开,讲到最后,吃瓜的村人大为失望正待散场,两家却终于爆发了肢体大战。

这些段子似的乡村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如相声里的逗哏捧哏般让人莞尔。而这些性格各异的男人女人,或低微或隐忍或霸道或悲情,以不同的人格特质和处事方式结下各自的恩怨情仇,走向各自的命运因果。这些典型人物虽生活在乡间,但其实类似的人物在城市也能找到一一对应的主角。

其实,书写乡村的故事并不鲜见,但能真正成为文学作品并让人印象深刻,需要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对人性的细致观察。所谓的文学性,除了惯常的要素,很重要的一点正是“使事物变得陌生”,作家的功用之一就是通过对寻常事物的形象化抒写,让读者恢复对日常事物的漠然、无视,重新触发新奇感,产生审美的感受。正是作家虽然的重新讲述,让常见的乡村人事物成功进入了文学作品,让读者感到新奇有趣。

和一般的乡土散文不同,这部散文集丰富生动的方言俚语并不是作为点缀散见于字里行间,而是完全融化在作者的行文风格里,好像是一位操着乡音的现代说书人。读这些作品,总是会想象用当地方言来发音是不是会更有味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地域行文风格,更加显出作者的语言功力。

作为曾经常常向其约稿的编辑,深厚的文字功力是让我对作家一直心生喜爱的原因。这是第一次看到虽然的人物类散文集,不出意外仍有惊喜。带着泥土芳香的语言有一种温暖的黑色幽默感,有一种对乡情天然的热爱和随和通透的入世,不煽情,不使劲,仿佛在文学舞台上演着乡村版的脱口秀与吐槽大会。

在如今的快节奏时代,其实比起写什么,怎么写是更为重要的。在过去以纸为媒的时代,文学仍保留着大部分的注意力,写一个好故事是作家的主要追求。而多媒体时代,读者已经无法接受作者平庸地讲述一个故事,文章的形式已经从外在的技巧内化为作品本身不可分割的实体,变得愈加举足轻重。语言技巧、文字的表达能力,重要性绝不亚于故事本身。而这本散文集,看似结构并无苦心经营,每位主人公按号排序,如话家常,也不追求题义深奥出奇,就是桩桩件件细小琐屑的人物故事,却走出了很多乡村散文的“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如果就整体感受来讲,或许因为是女性作家,而女性的世界本就更丰富和柔软,总感觉堂姑们的故事整体要比堂叔们的鲜活饱满些。堂叔们的故事更注意“事”,注重人生经历主线,所以有些堂叔的人生经历虽丰富,却不如堂姑们的形象那么生动鲜活。尤其那些在两性关系间隐藏的爱恨情仇与权力争斗,从堂姑们的角度来看更让人感同身受。比如天生俊俏的堂姑8号,虽瞎了只眼仍自视甚高,整日苦心打扮盛妆出行,闹了无数笑话后当了婆婆的她最后义无反顾地上吊了。文章结尾只一段:“正是后半夜,猫不喵,狗不汪,人睡得正酣。只有月亮,缓缓向西,缓缓变白。”所有慨叹,点到为止。

好的作品自带让读者共情的能力,而这共情,都隐秘在字里行间看似客观的叙述中。作者仿佛只是在讲述所见所闻,而她的行文和选材已带着她的态度,传达出了她的所思所感所悟。

2022-11-14 ——读虽然散文集《冀中人物速写》 □明 江 1 1 文艺报 content67442.html 1 形魂兼备的人物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