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特刊

在承认不完美的前提下创造完美

□杨铁军

每位译者都可能面对过这样的问题:诗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推而广之,文学性是翻译中丢失的东西。但如果文学翻译注定失去文学性,那么译者何为?

我更愿意从肯定性的层面来理解这个否定性的问题:文学翻译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其本身便蕴含了一个最根本的人生伦理,即在承认不完美的前提下创造完美;如果完美注定不可企及,那么翻译就是无限逼近这个“不可企及”的一个过程。对译者来说,若是能够再进一步,一番劳作之后,像保尔·瓦雷里那样喟然而叹“多好的酬劳啊”,这本身便到了很高的境界了。这一番劳作的过程可能是漫长的、痛苦的,是严酷的考验,但却不吝于提供一个“有会于心”的保证,如果你足够努力,甚至足够幸运,那么这个保证就不会虚无缥缈,必将得到不折不扣的履行。

从古至今,我们中国人都是一个好奇的民族,充满了向外探求的欲望,这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不是虚弱的表现。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翻译的刺激,我们应该对此感到自豪,而不是底气不足。因为这也正是汉语活力的表现:唯其包容万有,所以气象万千。作为译者,我们更容易从一个沉浸者的角度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参与汉语语言和文化的持续更新,体验到最大的快乐,何其幸也!

(作者系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获奖翻译家代表)

2022-11-21 □杨铁军 1 1 文艺报 content67549.html 1 在承认不完美的前提下创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