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少数民族文艺

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

□周 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为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发挥文化的精神力量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教育界的文艺工作者,我深深感到我们身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担当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创作和传播优秀文艺作品,让文艺担负起催人奋进、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目标对文艺工作提出了鲜明的政治导向和具体要求,我认为这种要求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创作来源于人民、人民喜爱、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报告通篇贯穿了人民这条主线,文艺工作者也要围绕这条主线,深入基层和人民,创作人民喜爱的文艺作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的风格可以百花争艳,个性可以万紫千红,但起点都应是人民的需求,目的都应是为人民所接受和赞赏。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把最广大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中寻找灵感,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歌颂光明、抒发理想,鞭挞丑恶、抵制低俗,在人民生产生活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二是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文艺。文艺工作者要以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坚定文化自信,用心用情用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更多具有文化传承力与创新力的时代新人。要用好用足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努力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传播中华文明,为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是创作能够增强文化自信的文艺。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艺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出精品佳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担当作为,全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共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四是创作促进人类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文艺。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艺术不仅是某一民族某一国家的,只要是大众喜爱的艺术,各国人民愿意接受,就会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艺术。

文艺作品最容易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媒介和载体,中国的文艺作品首先应该具有中国的鲜明烙印和特征,同时这种中国特色不应成为文明交往的阻隔和障碍。以音乐为例,要学会用世界能听懂的音乐语言,有效开展国际艺术交流,并开放胸怀,以包容之心接纳和理解世界各国民族音乐,让音乐艺术成为连接世界各国人民的有效媒介和有力方式。作为音乐艺术工作者,要注重中国优秀音乐文化与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彼此理解包容,让不同类型的艺术共存共生共荣。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2022-12-05 □周 民 1 1 文艺报 content67785.html 1 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