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为发挥文学促进民心相通、加深两国友好情谊的独特作用,12月9日,中国作家协会和韩国大山文化财团共同举办了2022年中韩作家对话会。中国作家、学者陈楸帆、陈曦、飞氘、吟光和韩国作家、学者李政勋、李起昊、徐河辰、黄仁灿、禹多荣、赵礼恩,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文学的未来,未来的文学”这一主题展开对话交流。此次对话会着眼于科幻文学,共分3个环节,徐河辰、陈曦、李政勋分别主持,陈楸帆、李起昊,陈曦、黄仁灿,飞氘、吟光、禹多荣、赵礼恩分别参与对话。
期待一种“来自东方的想象”
在第一场对话中,陈楸帆作题为“来自东方的想象力正在流行”的发言,向韩国作家学者介绍中国科幻文学的历史及近年来发展情况。他表示,科幻小说作为探索并深刻揭示人类与科技复杂互动图景的文学形态,具有先天的跨语言、跨文化的全球性视野。中国科幻文学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科幻文学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当代中国与中国人。中国如何想象未来,中国人如何看待科技与人类、万物的关系,将极大影响未来世界的走向和格局。他还谈到,以全球受众为视野的韩国文化产业,其打造“软实力”的眼界和战略、长期培养人才与资源投入的举措,值得中国同行学习共勉。“科幻具有能够突破地域、语言、文化的差异与隔阂,达成更广泛共识的特殊魔力。”他期待,“来自东方的想象”酝酿出变革未来的风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出新的篇章。
李起昊引用了韩国科幻作家金宝英在其早期作品《走向未来的人们》中的论述。他谈到,“未来”一词在韩国文学中首先让人想到的便是科幻文学。韩国科幻文学走过了艰辛历程,在与传统文学的激烈碰撞中曾受到无形的歧视。即便如此,韩国科幻文学还是展现出某种“行动”和“状态”。他进而分析了韩国科幻文学突破主流文学束缚的原因,韩国科幻作家们通过联手策划科幻文学作品选、创办网络杂志、创设科幻文学奖项等一系列行动,造就了韩国科幻文学的现状。他认为,无论未来世界如何变化,作家继续书写下去的姿态都不会改变,这样的“行动”和“状态”或许是今天的作家有望留给后世作家的唯一资产。
文学的未来意义在于强调“人的主体性”
第二场对话围绕“诗的未来”展开。陈曦谈到,诗歌在所有文学体裁中有特别之处,不但具备文学的所有特征与功用,还因其抽象性与极致的抒情性,完成着三种“链接”,即在凝练与发散中,在尺寸之间链接了当下、过去与未来,以极具个性的表达唤醒群体的深层共鸣,链接了个体与群像,以及作为最接近“幽灵代笔”的文学体裁,链接了虚与实。他进而表示,文学对于未来的意义不该只是记录与呈现,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强调有血有肉的“人的主体性”。“任何伟大的科幻作品,其核心都是人文关怀,文学让我们以人的立场,清晰、坚定、多情地存在。”正是文学告诉世人,情感、精神、道德、大义与悲悯是人之为人所不可替代、更不可能战胜的独属价值。
“诗是视觉载体,观看先于阅读。”黄仁灿从诗的视觉载体、诗的印刷媒介、诗的画面图像、诗集的字体和版型、现代诗的当代转型难度等角度,对诗歌创作进行探讨。他认为,韩国文学特别是韩国诗歌一直对“纸页”这一物理条件“漠不关心”,与此同时,现代诗的外在形式又摆脱不了印刷媒体这一近代媒介属性,这就使得从形式角度探索诗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诗与其他现代艺术门类一样,也是通过不断破坏传统的规范来建构自身现代性的。”现代诗正是通过从“声音”向“活字”的媒介转换,从容摆脱了传统的规范。不过,黄仁灿也担忧与其他艺术相比较,韩国现代诗就其形式而言很难进行持续的现代更新。“现代诗是一种内在形式,‘印刷媒体’这一物质载体和由此延伸的‘默读’这一欣赏方式构成了其核心,因此注定甩不掉内在性这个枷锁。当下正值从‘印刷媒体’向‘网络媒体’转型的时期,现代诗既要坚守从前的美学规范,同时还要适应媒体的变化,恐怕有不小难度。”
科幻文学帮助我们走向未来
第三场对话的主题是“科幻小说的可能性”,大家在朗读各自的科幻作品后作交流发言。飞氘分享的《寂寞者自娱手册》来自他的超短篇系列小说,讲述未来世界的人类在收到银河系中心发来的神秘信号后乘坐恒星际飞船,开始漫长朝圣旅程的故事。禹多荣的《世界和平》探讨在人的精神能上传云端、延长生命的情况下,现实世界与云端世界如何共存的话题。吟光的《海上舟》对未来文学进行尝试与实验,讲述未来人类面临一场洪灾,主人公们如何通过创造艺术的“灵光”找到解救的办法。赵礼恩的《写在葬礼上的一封信》以拥有时间停止能力的女性为主人公,她在爱女的葬礼上用写信的形式表达惋惜之情,表达了未来世界具有超能力的人类是否仍可能被束缚的困惑。
飞氘表示,禹多荣和赵礼恩的作品有着动人的情感,从中可以看到人类的痛苦和牵绊。两个故事如同“旧”和“新”的比喻,与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相似之处,那便是今天的文学如何帮助人类告别旧世界、走向未来。“理性上知道应该勇敢向前,身体却习惯性地按照过去的方式思考和行事,情感上迷恋着过去”,是两篇小说带给他的共鸣。吟光同样在两篇小说中读到人性与情感的纠缠,小说对心理的描写非常到位。她表示,在媒介不断迭代的今天,科幻小说的叙事范式也要不断更新,不仅要讲未来的故事,还要“未来地”讲故事。《海上舟》便是她用未来的方式创作的作品,主题、风格和内容均具有鲜明的东方科幻色彩,形式上大胆创新,运用跨媒介分布式叙事打破主客体界限,让“读者从看故事的对象,变成讲故事的主人”。
对话会在“是否愿意进入虚拟世界”的话题交流中落幕。与会者一致认为,此次中韩作家对话增进了两国科幻文学界的友谊,为进一步加强两国青年作家交流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重要舞台。
(刘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