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学观澜

见证过邓清明父女的故事, 也许答案并不重要

——访《爸爸的秘密》作者赵墨染

刘雅

赵墨染

邓满琪与爸爸邓清明(2001年)

《爸爸的秘密》内页

赵墨染,1991年出生,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居北京。2017年出版根据个人童年经历创作的绘本《我爸爸是军人》,获2017年冰心儿童图书奖;2018年出版《中国高铁》科普绘本,入围2017年全球插画奖,获2018年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2019年出版《丝路高铁》科普绘本,入选2019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20年出版《爸爸的火车》,入选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21年出版《爸爸的秘密》,获冰心儿童图书奖。

“这一刻,我们等了二十五年。

未来的半年,我在地上,你在天上。

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正如我小时候的约定一样,我们并肩战斗。

你永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英雄,我亲爱的爸爸。”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我的爸爸是航天员》,这封邓满琪写给父亲邓清明的信感动了无数网友。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神舟十五号乘组3名航天员里,56岁的邓清明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

而那封信背后的故事,早就被写进《爸爸的秘密》一书。2018年的一天,插画师赵墨染接到出版社电话,问她是否对航天员邓清明的故事感兴趣。了解人物故事后,她被深深打动,便开始了与邓满琪的三年共同创作之旅。与其他创作不同,在创作《爸爸的秘密》同时,书里主人公的故事也一直在继续……赵墨染无数次想过,不知道它会不会有一个“特别完美”的答案。直到去年这本书出版时,她释怀了,“好像得到‘答案’也没那么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可以找到最坚定的初心”。

在不少人的童年里,爸爸虽然不能每时每刻都陪伴在自己身边,但其职业理想和对家庭的责任担当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赵墨染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与身在军营的父亲团聚,这样的聚少离多令她印象深刻。在赵墨染的“爸爸系列”里,《我的爸爸是军人》以写实的手法回忆了童年的点滴,《爸爸的火车》通过孩子的视角讲述了爸爸从绿皮车司机成为高铁司机的过程。“希望这些书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和爸爸之间的沟通更多。爸爸们能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去了解自己的职业和梦想”,赵墨染说。

赵墨染坦言,创作绘本的过程仿佛一次次时空穿越。“爸爸系列”还将继续,而“妈妈系列”也会随着自己升级为新手妈妈后提上日程。也许,这就是绘本的神奇之处,它的读者不仅仅是现在的孩子,是增进亲子关系的“秘密武器”,同时也是成年人对自己童年的回顾与致敬。它的功用就如同《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动漫一样:时光不老,我们还小,一切都是充满希望的样子。

“爸爸制服上的胸标要多一颗星星了”

中国作家网:看完您创作的“爸爸系列”绘本,我十分感动。尤其是《爸爸的秘密》以一个女儿的视角,从好奇到期待、再到淡淡的失落,讲述了父亲邓清明25年来对航天事业的执着、坚守与努力。是什么契机促使您关注到航天题材,并且选取这个感人的角度,能否回忆一下当时的创作历程?这对父女之间的故事,哪一个瞬间让您最为感动和难忘?

赵墨染:2016年我在清华美院读书的时候,选择做科普绘本的研究,有了一些科普绘本的创作经验。2018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唐威丽老师联系到我说有这样一个航天员的故事,问我感不感兴趣。本身我对航天题材就很感兴趣,看了邓清明父女参加《朗读者》的节目后,被深深地打动了。之后在出版社的安排下我和邓清明的女儿满琪见面了,自此开始了我们三年的创作之旅。这三年我们线上线下沟通了多次,她给我提供了非常详尽的资料。比如故事的脚本,相关的影像资料,参考书籍、电影和纪录片等等。从文字到分镜图再到正稿,满琪很认真地校对每一处。因为她作为航天人的专业背景,有她在我会很踏实。说到印象最深的瞬间是神舟十一号任务准备阶段,满琪在指挥大厅值班时看到爸爸出现在大屏上,她眼含泪水的样子让我难忘。

中国作家网:您和邓清明的女儿邓满琪同为“90后”,在创作绘本时一定很有代入感吧!能谈谈您当时的创作心态吗?另外两本“父亲系列”的绘本里,父亲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爸爸的秘密》的结尾则是开放式的。如今邓清明航天员已经圆梦,您一定有很多感慨吧!能分享一下吗?

赵墨染: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是惊讶和心疼的。没想到一个人可以为了内心的目标坚持二十多年,经历那么多困难和挑战仍旧不放弃。因为满琪的父亲和我父亲年龄差不多,我在想作为女儿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情看待父亲的追梦之路的。我感到内心的一种牵挂,希望满琪爸爸能圆梦,但又有些担心他的身体。带着这样复杂的情绪,我走进了这个故事,不知道它会不会有一个“特别完美”的答案……我能做的,就是用画笔把这场“漫长的马拉松”记录下来。当我完成之后,确实有一种感觉,好像“答案”也没那么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可以找到最坚定的初心,热爱他所做的事情,然后一直走下去。

得知邓清明航天员入选的时候,我很惊喜,守在电视机前看他发言。他说太空不会因为他的故事感人就向他张开怀抱,他可以默默准备25年,但不能在任务来了的时候没有准备好。看着屏幕前这位自己画了很多次的人终于圆梦,我心里也有了答案,这是坚持的力量。经历了25年的等待,他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星空。

中国作家网: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知邓清明最终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立即将新闻发布会的视频转发给了因为工作而不能及时看电视的邓满琪,她说,这本书可以接着往下写。你们商量好了吗?假如有“续集”,将会是什么内容?

赵墨染:我们还没进一步沟通续集的故事,但希望未来有机会继续创作。满琪说下一次故事中爸爸制服上的胸标要多一颗星星了,这是飞上太空的航天员的标志。

绘本创作就像儿时自编自导的“纸上小剧场”

中国作家网:《我爸爸是军人》是您的处女作,也是一本自传性质的绘本,让很多军人家庭的孩子看了非常有共鸣。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绘本创作的?为什么选择绘本的方式来表达?

赵墨染:说起绘本创作,我想先分享一下自己儿时的故事。小时候我就很喜欢写和画,经常玩“纸上小剧场”,画画是我游戏和表达的一种方式。画画的时候,我想象着笔下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对话,我是“导演”“编剧”“道具师”,负责这些角色的服饰、装扮、语言、神态和他们之间发生的剧情等等。这样的游戏让我乐此不疲,当时并不知道这算是一种早期的绘本创作启蒙。上大学之后,我才真正了解到“绘本”这个概念,也阅读了更多的绘本。一次过年在家的时候,我翻出了小时候的日记本,看到了很多关于军营的故事和画,于是有了把这段童年经历变成一本书的想法。对我而言,这是回到童年的最好方法,用我最擅长的方式讲一个我最难忘的故事。

中国作家网: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关于父亲、母亲的经典绘本很多,哪本对你影响最大?您最喜欢的绘本作家是谁?

赵墨染:《等爸爸回家》这本书让我有很深的共鸣,主人公小男孩的爸爸是一位煤矿工人,在深海工作。等爸爸回家是小男孩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他一天的等待都是为了爸爸回家的那一刻。因为等待,陪伴显得分外珍贵。这和童年的我很像,小时候我羡慕别人的爸爸能一直在家,而我一年中看到爸爸的时间并不多。

我最喜欢的绘本作家是蔡皋老师。她的作品有着很浓的中国民间趣味,乡愁旧韵,古老又经典。蔡皋老师曾说过:“儿童是我的灯,我把灯举高点,照亮的地方就多一点。”希望我也可以像优秀的前辈一样,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带给可爱的小读者们美、爱和希望。

中国作家网:这三本绘本都是写实主义的风格,很多场景都是生活和工作的原景重现,尤其《爸爸的秘密》《爸爸的火车》更带有科普性质。这就需要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同时还要把握孩子的审美趣味,请问您是如何平衡这三者的?

赵墨染:科普类型的绘本创作更需要大量的资料研究和科学求真的精神。尽可能多看资料,多去实地考察。就怕创作时需要画,却没有素材可参考。要在有限的体量内讲清楚想表达的故事,对资料的分类整理必不可少。如何将这些素材编辑好,讲好这个故事也是研究重点。比如一开始做《爸爸的秘密》这本书时,书中涉及航天专业知识的图形化对我来说确实是个难关;但随着创作的深入,资料收集越来越充分时,我开窍了,也得心应手起来。关于航天员训练、中国航天大事记、航天器等画面我运用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图表的方法,按照时间线分类以及做儿童喜欢的图形化的设计,在排版上注意图文的关系,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这些科普知识。总结而言,就是对内容的理性梳理和感性呈现。

希望爸爸们能多花点时间去陪孩子

中国作家网:“爸爸系列”绘本还会继续做下去吗?听说您后续想做“妈妈系列”,您打算从哪些行业、哪些角度切入?二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赵墨染:如果有新的打动我的“爸爸”故事,我会继续做下去的,毕竟创作的路还很长嘛。因为今年我刚当了妈妈,所以想画画“妈妈”的故事,可能就是从一个新手妈妈的角度来看小小生命最初是如何成长的。与之前不同的点是我有了新的人生体验吧。

中国作家网:虽然“爸爸系列”定位为少儿绘本读物,但在成年人看来也是一种对旧时光的致敬,就像日本经典动画人物樱桃小丸子一样,仿佛可以让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一直停留在童年的美好记忆里。请问您在创作绘本时想到过这些吗?您想让读绘本的孩子从中得到什么?

赵墨染:我在创作的时候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场时空穿越。我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感画出来,让大家同我一起看一看孩子眼里的爸爸。书里有很多我有意画进去的细节,带读者触摸过去的温度。在这三本书里,其实我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它们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和爸爸之间有更多的沟通。爸爸们能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去了解自己的职业和梦想。

2022-12-19 刘雅 ——访《爸爸的秘密》作者赵墨染 1 1 文艺报 content67973.html 1 见证过邓清明父女的故事, 也许答案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