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明达中国式现代化使命,宽阔影视发展本土化道路

——评《本土化:中国影视的文化自觉》 □齐 伟

“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是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文化共识,也是新时代影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担当。加强中国影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构建中国影视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立得稳,讲得好”的重要基石。知名学者胡智锋先生所著的《本土化:中国影视的文化自觉》一书,深刻剖析了中国影视文化本土化自觉建构的历史沿革、现实境遇与未来面向,饱含时代律动和理论智慧。

以新时代观照光影七十载的文化意义与思想意蕴,彰显鲜明“时代品格”。该书自觉呼应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笃信中国影视文化事业的意义与价值,叩问中国影视本土化的前路与方向,并给出立足实践的答案,而非传统书斋式的“纸上谈影”。该书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影视行业迎来大发展大繁荣,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安不忘虞,该书进一步提出了在全球化、媒介融合的新语境下,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力迫切需要提升的新环境下,中国影视应当高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扮演怎样的角色?秉持怎样的理念?可见可感,这一“问题清单”内化于作者的系统性思考之中,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新全球化复杂多样的背景下,中国影视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坚定走“本土化”的道路。

铸就时代精神,把握历史主动,引领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该书数次以“不可回避、不能回避”的关切话语指出当前影视行业内外部问题、风险与隐忧。向外看,自入世以来,中国影视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困难挑战远远多于发展机遇,内容挤压、技术碾压以及文化传播“逆差”等问题始终存在。向内观,媒介融合时代呈现出新格局、新业态、新面貌的同时,也带来中国影视行业内部传统与现代的阵阵“迭代之痛”。诚然创新是必然趋势,但市场风险、宣传风险、社会风险、技术与艺术风险时刻考验着尚未成熟的中国影视行业。如何突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作者以举重若轻的姿态、独具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提出了坚持“三品”合一(“宣传品”“作品”“产品”)、祛除“四媚”(“媚洋”“媚俗”“媚利”“媚雅”)、把握“五时”(“时代”“时尚”“时下”“时机”“时段”)等关键词。可以说,该书立足中国影视发展实践,力图探明精品力作的生产传播规律,兼备方法论与价值观,对影视行业坚定走好本土化道路具有生动有效的引领价值。

之所以强调该书“生动”,源于理论建构的自觉性和理论话语的原创性。在文艺研究领域,“本土化”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常谈常新的命题。该书的主题立意、行文架构与遣词造句紧扣中国影视实践,达到了“研究问题”与“结论呈现”内核一致、互为阐释的效果。同时,该书理论话语的自觉提炼也集中反映了作者站在中国影视学科发展高度的系统性思考与回应“新时代新问题”的务实品格。具体看来,该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以及“话语体系”三个层面渐次展开。在学科体系方面,作者指出当前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发展面临三大新环境:新全球化,影视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双一流”建设。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创新方面面临新挑战。在方向性的判断上,作者强调人文性、科学性、创新性,对应提出要处理好本学科“与实践”“与高校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三大关系问题,总结为要有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自足而先进的理论价值、务实而有效的实践精神四点追求。在学术体系方面,作者面对中国特色学术理论建构的时代命题与本土化道路选择,面向未来中国戏剧与影视学发展,重点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理论成果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建设性,对应提出要加强理论队伍建设、理论阵地建设以及激励机制建设的具体方案。在话语体系方面,作者以坚持本土化理论创新为核心,立场鲜明地提出“文化自觉的中国路径”战略,以电视美学论、影视文化论、观念论、传播艺术论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框架,富有创造性地阐述了话语体系的创新观、本土观和价值观。

未来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发展一定是植根于发现理论、创新理论,完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在这个意义上,《本土化:中国影视的文化自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影视发展的方向与要义、系统把握中国影视强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它无疑是中国影视行业从业者、管理者,以及专家学者的案头好书。

(作者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

2022-12-21 ——评《本土化:中国影视的文化自觉》 □齐 伟 1 1 文艺报 content67992.html 1 明达中国式现代化使命,宽阔影视发展本土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