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优酷、浙江卫视出品,TVB联合出品的综艺节目《无限超越班》,日前由网台同步推出后,节目热度迅速上升,不仅引领了一波港味怀旧风潮,还带动起针对演员素养的热烈讨论:艺德与艺能的养成孰先孰后?演员的“敬业”体现在哪些具体方面?演员的专业精神与其他专业领域孰同孰异?如何成体系、有计划地帮助演员入门或深造?针对这些兼具现实话题性和专业知识性的内容,节目提供了有深度、有价值的展现。
“无限超越”的节目命名源自香港无线电视台(TVB)的“无线艺员训练班”制度。20世纪的后30年,香港影视产业涌现了一批兼具明星魅力和精湛演技的优秀演员,“无线艺员训练班”作为超级孵化器功不可没。《无限超越班》以谐音致敬“无线艺员训练班”,意图站在新的时代节点,回望流行文化经典,引导当代从业者和观众思考演员演技脱胎换骨的奥秘。为何佳作能够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此番精心打造的综艺之旅既是对情怀的重拾,也是对良性产业文化的探讨。
该节目由成龙担任召集人,尔冬升、惠英红、吴镇宇等担任监制,佘诗曼担任经理人。参与节目的前辈导师们曾亲身经历无线艺员班的训练,深知个中酸甜苦辣,也深深受益于此。在节目中,监制导师们倾囊相授,力求将修行经验传递给参与节目的新生代演员们,鼓励新人青出于蓝,“无限超越”。
文化产业与产业文化
TVB的电视工业体系脱胎于20世纪下半叶享誉亚洲电影界的邵氏影业。1970年代,邵氏掌门人邵逸夫眼光精准,自影业转战电视业,香港无线电视台(TVB)作为电视内容生产巨擘自此崛起,而“无线艺员训练班”制度则是其事业得以根深叶茂的重要土壤。传统电影行业的人才培养并非现代艺术教育的学院派模式,而是类似行会作坊的“师徒相授”。好处是师父手把手教导,在实践中精细培养,弊端则是效率不足,难以应对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尤其当电视产业崛起,对于影像内容产品的需求量瞬间激增。为应对上世纪后期的新业态,香港无线电视台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传统影业艺能传授模式相结合,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
影视创作具有“文化产业”属性,然而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因市场资本的强势而趋于功利,如何做好商业和艺术的平衡,达到效率和质量的均衡,是文化产业内部永恒的博弈问题。最忌讳的是盲目追求产业扩容,置深层职业素养于不顾,而良性的产业运转则需要一套积极有效的“产业文化”加持。“无线艺员训练班”机制在其辉煌时期践行了这一法则,过往经验能够为当代影视产业文化的打造提供很多启示。这批参与《无限超越班》的香港前辈演员是该机制的受益人,对此有着源自切身体会的发言权。
职场比拼与匠人精神
《无限超越班》在演员训练程序方面深度借鉴了当年“无线艺员训练班”的模式,“演员亦是职员”的理念不仅让参与节目的青年演员们意外,也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学员入职报到、投递简历、参与面试的过程打破了通常人们对“演艺圈不同于普通职场,更偶然更随性”的固有印象。演艺学员们和其他行业职场“小白”一样,也要进入朝九晚五的写字楼工作节奏:没有演艺任务的时候也要在自己的工位上踏踏实实坐班完成各项案头工作,还要在组会上花费心思展现个人价值。
“报到”环节中,过于沉浸在自我节奏中而忽略时间、对“上班按时打卡”缺乏认知的学员会被前辈严厉批评;在制作简历环节,缺乏效率观念、不熟悉办公软件的学员会在真人秀摄像头无所不在的注视下暴露职场短板;在个人面试环节,不擅长与陌生人沟通、不能抓住重点推介自己、过于依赖网络流行话语而显得不够严肃专业的学员,会被监制们不留情面地质疑。
“先做人,后做事”,前辈影人成龙如是说。演艺行业工作强度大,对时间效率要求高,并非如外人想象得那般自由“享福”。节目借写字楼和办公室空间提醒学员们,严谨的职员工作习惯并非与艺能无关,而是“修艺先修德”的体现,锻炼的是心性。成龙以搏击武术成名,尔东升演而优则导,从惠英红历经岁月淬炼愈发精湛的演技,到佘诗曼、张可颐等TVB大青衣的中年成功转型,前辈艺人一再剖白心意,并非拿企业制度、HR面试技巧刁难后学,而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代化、成规模的影视产业不是皮包公司小作坊,而是和其他行业一样共享某些相通的职场人生存法则。香港经典行业剧《冲上云霄》《一号法庭》《妙手仁心》等作品以精准演绎现代人职业精神而为观众称道,而剧中演员们之所以能诠释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训练班时代的职员体验密不可分。高规范、高强度、高竞争的环境才培养出这一批具有匠人精神、精心打磨自身技艺的戏骨。
前浪可敬与后浪可期
除了在管理和制度层面督促学员们“修德修身”,在艺能培养方面,前辈监制导师们也引导学员们投入火花四射、干货满满的头脑风暴。面试环节中,每个学员面临的表演生涯障碍是不同的。比如年龄问题,有的学员人到中年,面相依旧清纯可爱,“少女感”“冻龄”或许是网红博主们的追求,但对于女演员而言反倒成了“不上不下”的尴尬,即使学员自己在生活中能够自洽,导师们讨论后也给出了“生活中做自己没问题,但作为演员是问题”的良言忠告,提醒学员的同时也让观众更加了解演员职业的特殊性所在,并非本人可爱讨喜就天然能成为好演员。
又如主配角身份的现实问题,在网络环境热衷谈论“番位”的当下,面对入行后常年以配角身份工作的学员,导师犀利提问:“如果给其他演员的灯光效果比给你的打光好,你怎么办?”学员务实而诚恳的回答得到了导师们的肯定和鼓励,毕竟主角只有一个,身为配角的演员需要加倍努力演绎角色,用实力说话,让一场戏中的“力场”平衡,让自己也被观众看到。前辈戏骨们个个“曾经沧海”,职业生涯中无论身为主角还是配角,都宠辱不惊、全心投入,此类涉及行业细节关窍的点拨,闪耀着“过来人”的人生智慧。
面对严格的监制兼导师,学员们承认很大压力的同时也表现出了韧劲儿和闯劲儿,坦然接受考验,努力争取心仪的角色。前浪谆谆教诲可敬,后浪自我鞭策可期,节目中的师生状态正如该综艺的主题宗旨:“岁月凝结美好,未来无限超越”。香港影视剧戏里戏外洋溢的“专业精神”,当年是内地观众都市化、现代感初体验的一部分,如今“无线经验”开始更具体而微地对话正处于产业化升级阶段的内地影视行业。《无限超越班》训练演技,又不止于谈论演技,既回应了观众的恋旧情怀和娱乐需求,也促使参与者们身体力行地给青年演员训练“打样儿”,影视行业的未来也必将因为“前浪可敬,后浪可期”而开启更多可能。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