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科幻

《地心引力》:

将太空的惊奇带给观众

■西 夏

《地心引力》电影海报

太空灾难题材科幻影片《地心引力》在2014年的第86届奥斯卡奖上赢得10项提名,并获得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视效在内共7项大奖,在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众多国际重要奖项中都载誉颇丰,全球票房亦十倍于投资,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本片大量镜头再现了太空零重力场景下飘浮的人与物在360度各方向上的极致动态,在电影摄影和特效技术上表现惊人,观众在3D IMAX的沉浸环境下,体会到了电影诞生之际《火车进站》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与心理冲击:太空碎片的速度感、空间站内悬浮穿梭的现场感等,尤其是开场前13分钟的太空漫步,美轮美奂的地球家园尽收眼底,让人叹为观止,人们对电影主题的热烈讨论也涵盖了空气、阳光、火、水、土地、虚空、死亡、重生、永恒、速度、力量等关键词。

毫无疑问,精湛的摄影和特效得益于NASA专家的加持。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曾连线国际空间站上的凯蒂·科尔曼,咨询女性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感受细节。NASA前宇航员安德鲁·托马斯作为本片正式的技术顾问,在剧本阶段更是参与了不少意见,他是《神秘博士》迷,还为《星际迷航》提交过剧本。《地心引力》的主要科学顾问凯文·格雷泽尔是天体物理学家,有着15年NASA工作经验,他也曾为《太空堡垒卡拉迪加》等科幻影视做过咨询。再加上导演阿方索·卡隆自己也曾怀揣宇航员梦想,在科学细节考证方面精益求精,由此,制作团队在科学上的认真态度是毋容置疑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得到科技专家加持、票房口碑爆棚的电影,上映后依然被不少科学家挑刺。天体物理学家兼科普达人尼尔·德格拉塞·泰森在推特上以“#Gravity”话题连发11条帖子,提出诸如“为什么NASA会派医生去修哈勃太空望远镜?”“在零重力中为什么头发没有自由飘动?”“几乎所有地球卫星的飞行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为什么电影中的碎片是反过来飞?”等问题,这些帖子引来大量的回复讨论,一时间热闹不已。

电影《阿波罗13号》原著作者杰弗里·克鲁格在《时代》杂志发文称,女主角脱掉太空服后只穿着运动背心和短裤的设计,虽然隐喻很美,但科学上很离谱,因为太空行走回来的宇航员实际上浑身是汗,宇航服内有一层特别的内衬,还有一层成人尿布。另外,宇航员出舱都会配备小型背包,即使系绳断裂,还是能够返回飞船,不会像女主角那样飘进太空。电影中拿灭火器来喷射的操作其实极其困难,会导致高速旋转而非直线飞行,就像《机器人瓦力》里面那样。而且,太空手套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抓力,一天下来手臂会非常疼痛,不太可能出现电影中的各种抓握动作。

NASA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泽布·斯科维尔认为,电影情节最大的问题是,哈勃望远镜和国际空间站、空间站和中国天宫一号之间,不可能实现轻松转移,因为它们处于完全不同的轨道上,换轨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而且太空行走都需要经过精确计算,不会像克鲁尼那样乱晃。

NASA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则在油管视频上表示,真正的卫星是以每秒5英里、即每小时1750英里的速度飞驰,与电影设定不符。他还谈到,女主角从断裂的机械臂上分离时,突然向机械臂旋转的反方向飞去,仿佛有一个强大的外力作用在她身上,这个细节也极不合理。哈德菲尔德曾三次进入太空,参加过两次太空行走,并担任过国际空间站的指令长,他对《星际穿越》《火星救援》和《2001:太空漫游》等太空电影都赞誉有加,却对《地心引力》大加嘲讽。他承认,桑德拉·布洛克把女主角塑造得很好,但剧本写给她的这个角色本身让人失望,把她描绘成遇到问题就惊慌失措的小女人,像太空牛仔一般的克鲁尼反倒成了女主的精神导师,“要知道美国历史上最有经验的宇航员就是一位女性——佩吉·惠特森”。

所以,科幻电影中的科学到底该正确到什么程度呢?

在好莱坞,科学顾问是一个工种。随着科幻电影和电视的普及,美国国家科学院这个非营利组织在2008年建立了一个科学与文娱产业交流互动的机制,拥有3000多人的科学家数据库,以适应电影业日益增长的要求。制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让电影中的科学看起来正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的力量足以把电影中的任何一个小错误放大。目前,包括漫威、传奇、Scott Free(雷德利·斯科特公司)在内的影视公司都跟他们有频繁接触。这项机制不但在科学正确性上提供帮助,也提供更多创意点子。毕竟科学是想象力飞驰的场域,在公众中推广对科学的理解,特别是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是美国科学院成立的宗旨之一,此外,他们也力图打破媒体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大力倡导科研人员的性别、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多元化。

不过,影视作品中的科学首先应该符合影视艺术规律,简单地说,电影中展现出来的科学点,不应该违反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与常识。随着人们教育水平的提高,常识的门槛也在渐渐提高。可以肯定的是,《地心引力》这样的电影在提供优质娱乐产品的同时,也引发了难得的科学传播现象,毕竟艺术风格上的“写实”并不代表科学上的“真实”,科学家们正好可以展开自己的知识传播工作。来自科学家的批评带来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影迷、科学家、技术极客自媒体、太空技术专家都加入争论,于是观众知道了电影中“甚至连星空的布局都是正确的”,当有人指女主喊“GPS 已关闭”这句台词不对的时候,空间站和GPS卫星的位置关系也被拿出来摆事实讲道理,这些有趣的冷知识当然都不在普通人的常识经验范围内。

在得知本片获得7项奥斯卡大奖后,国际空间站上的NASA宇航员们录制了一段祝贺视频发布,更有专题文章介绍NASA科学家唐纳德·凯斯勒在1978年提出的太空垃圾碎片造成连锁灾难的真实可能性,从而把一些不为人知的工作介绍给大众,借电影之势做了一次成功科普。据说,乔治·克鲁尼的角色以NASA宇航员迈克尔·马西米诺为原型,他曾在太空中超过600个小时,包括30个小时的太空行走、两次维修哈勃望远镜。他说观看《地心引力》使他感到又回到了星空,大赞电影中航天飞机、太空景象、甚至角色使用的工具都很逼真。他表示:“太空确实充满了危险,但我们应该记住《地心引力》是一部剧情片而不是纪录片,它在娱乐的同时,也将太空的神奇带到了大屏幕。”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盛赞《地心引力》是一部了不起的太空电影,而本片导演阿方索·卡隆则说,希望电影能真正为好奇的人们带来知识,不仅是宇宙和太空的知识,也有电影魔法的知识,就像看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一样。

其实这也正是科幻的魅力。对科幻迷而言,电影还包含了对《阿波罗13号》《机器人瓦力》《2001太空漫游》《异形》《月球旅行记》等大量科幻经典的致敬,比如“休斯顿,我有一种不好的感觉”既让人想起《阿波罗13号》里汤姆·克鲁斯的著名台词“休斯顿,我们有麻烦了”,也让人想起《星球大战》里汉·索罗的名言。在地面任务控制中心接听电话、只以声音出场的演员艾德·哈里斯正是《阿波罗13号》中飞行主管吉恩·克兰兹的扮演者,他还在《太空先锋》中扮演过美国“水星计划”第一位绕地飞行的宇航英雄约翰·格伦。而那句“永不言弃”(Failure is not an Option)的台词则来自一部NASA太空任务的纪录片片名,据传正是吉恩·克兰兹在阿波罗任务期间的名言。所有这些努力,无不是为了给电影增加“真实体验”。制作资料显示片尾女主着陆的湖的取景地就是1968年《人猿星球》片头开始的那个“ANSA”飞船掉进的湖。有趣的是,《人猿星球》片方当时为了避开NASA,故意改名字叫ANSA,使用的logo倒酷似NASA的蓝色标识,而这些就只能是资深影迷才能享受的隐秘乐趣了。

2022-12-26 ■西 夏 《地心引力》: 1 1 文艺报 content68074.html 1 将太空的惊奇带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