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洋,诗人,翻译家,出版诗集《青春树》《空心村》等,译有诗集《夜舞:西尔维亚·普拉斯诗选》《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诗选》等。
感言:我来自鄂豫皖大别山腹地革命老区,亲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和变化,见证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深圳拓荒牛“杀开一条血路”的艰苦奋斗历程,见证了一夜城迅速崛起的奇迹。30年来,我创作了《青春之城》等作品,热情讴歌“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赞颂拓荒牛和建设者的开拓与奉献。
王国华,散文家,“城愁”散文的倡导者和书写者,出版《街巷志:一朵云来》《街巷志:深圳已然是故乡》等二十余部作品。
感言: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城市能像深圳这样激发出如此多的自发的当下记录者、描述者。这种状况一定是暂时性的,对写作者和这个城市来说都是一个契机。作为其中一分子,我时时产生出一种责任感,力图留下一份相对宝贵的东西。
韦灵,笔名旧海棠,出版小说集《秦媛媛的夏然然》《遇见穆先生》《返回至相寺》、长篇小说《消失的名字》等。
感言: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聚拢了五湖四海的人群,由此带来了文学的多样性,亦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文学基础和发展可能。身为近二十年龄深圳户籍人口一员,又同为文学创作者,我欣喜看到深圳文学蒸蒸日上、繁花似锦。
毕亮,出版短篇小说集《在深圳》《地图上的城市》等,另有小说改编成电影。
感言:近些年,深圳文学朝气蓬勃,也可以说是文学意义上的“野蛮生长”。呈现如此态势,离不开一批深圳作家对写作的坚持。城市商业上的发达和诱惑,对作家个体来说,会形成很大的伤害和消耗,幸好有深圳重点文学扶持项目等举措,给写作者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推动深圳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肖永良,笔名卫鸦,在文学期刊发表小说百余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空中稻田》。
感言:近年来,反映城市生活、城市化进程的文学作品已成为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城市问题值得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认真去思考。时代的变革,现实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欧阳德彬,深圳大学文学博士在读,著有散文集《城市边缘的漫步》、小说集《我想去趟布拉格》。
感言:深圳作家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持续发挥跨地域跨文化的天然优势,必将促进城市文学的崛起,在“中国叙事”和“南方叙事”逐渐融入世界文学的时代背景下,为中国文学国际化贡献引人注目的深圳力量。
赵目珍,诗人,兼事诗歌批评,著有诗歌评论集《探索未知的诗学》、诗集《假寐者》等。
感言:深圳文学植根于改革开放的沃土,其发生、发展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与活力。加以深圳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文学的生长更是如虎添翼。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深圳文学与中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的距离,将眼光放得更长更远,以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俞莉,出版有长篇小说《我和你的世界》《我的似水年华》《谁敲响了上课的钟声》,小说集《潮湿的春天》。
感言:深圳写作队伍可观,市作协发挥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营造健康良好的创作氛围,这对于作家来说非常必要。打造“文学深军”不是拔苗助长,不是赶浪头、放卫星,而需要踏踏实实培育优质生态土壤。深圳重点文学扶持项目就是一项有利作家创作的举措,我受惠于此,心存感恩。
廖群诗,笔名丛林狼,主要从事网络文学和儿童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军事小说《最强特种兵》等。
感言:深圳是一座开放、包容、多元、时尚的城市,这种城市特质影响着深圳作家和深圳文学的发展,无论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报告文学等,都充满时代气息,蕴含城市脉搏。随着深圳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圳文学的科幻元素将越来越多,这将成为深圳的新文学现象。深圳文学,值得期待!
陈劲松,高校教师,主要从事“写作与交流”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著有文学评论集《寻美的批评》等。
感言:随着深圳这座现代化都市不断趋向成熟,深圳文学抒写的广度、厚度也将极大拓展,逐步从都市表层的生活世界,朝向市民精神世界的纵深处发掘。深圳文学作为一种朝气蓬勃的文学形态,在新时代必将呈现出更加瑰丽的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