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彰显江苏地域美学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2022紫金文化节新创剧目会演概评 □李邨南

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中,一批富有江苏特色的戏剧作品在南京等地集中上演,得益于互联网提供的便利,无法到现场观看的观众也借由网络直播欣赏了这一场戏剧盛宴。这次会演是今年江苏“紫金文化节”的重头戏,演出的20多台剧目均为近年来值得称道的新创之作。这些作品坚守现实主义传统,关注重大革命历史或现实题材,以江苏特色剧种写江苏特色故事,充分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地域美学特色,以舞台艺术特有的魅力,向观众展示了红色的江苏、文化的江苏、奋进的江苏。

尤为值得肯定的是,戏剧评论被作为本次会演的机制性安排纳入其中,几乎每一部作品均配发了专业评论,傅谨、王安奎、汪守德、宋宝珍等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作了精到点评,有些评论还从具体作品出发,对剧种发展以及相关戏剧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无疑有助于构建创演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为推进江苏乃至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繁荣提供了借鉴。

讲述动人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江苏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革命斗争年代,涌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这次会演中,不少精彩剧目即取材于此。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创排的《新华方面军》是一部诚意和创意俱佳的作品,该剧以大量真实的细节,展现了《新华日报》“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正如评论家武丹丹所言,“随着‘通通’‘滴滴’‘铎铎’这样的全景展现的工作场景,我们看到的是报人的心灵史、奋斗史、情感史,看到了他们个人情感与时代烽火和战场硝烟中的交织,一起沉浮跌宕着叠印在一起”。南京话剧团创作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小切口、大跨度,以杨家三兄妹不同的政治选择为线索,横跨从1925年大革命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宏阔历史,几乎全景式地反映了一部中国革命史,通过展现历史、革命和人性的复杂性,为观众呈现了革命精神和历史理性的雄浑交响。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的《家有九凤》从小说改编而来,作品以一个普通家庭20多年的生活状况,描绘了人间百态的“立体万花筒”,书写了引发广泛共鸣的平民史诗。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新安儿童艺术团创作的《新安旅行团》主题鲜明、创意新颖,以时空对话的形式,引导观众回顾抗日烽火中被称为“民族解放的小号手”的孩子们以文艺为武器,行程万里、宣传抗日的奇迹,让人感受到革命精神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扬州市木偶研究所的《铁路小飞虎》使用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文乐木偶、桌面木偶等多种木偶组合,讲述了四个受铁路游击队精神影响和鼓舞的少年,组建了“小小飞虎队”,帮助铁路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故事。连云港市淮海剧团的《永远记住你》则以连云港赣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32团“小鬼班”的故事为原型,塑造了英子、小宝、铁柱等抗日小英雄群像。这些作品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采取儿童剧、木偶戏等符合青少年接受心理的艺术形式,讲述历史上的少年英雄故事,生动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代代相传。

此外,江苏省淮剧团的《范公堤》讲述了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期间,修堤护一方安宁的故事;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与江苏常州市锡剧院联合创排的《苏东坡》让观众在锡剧艺术中了解苏轼的心路历程,感悟其人生境界;镇江市艺术剧院的丹剧《凤先生》,讲述当地乡贤吕凤子这位画坛巨匠矢志办学、以美育人的人生,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精神赖以孕育和光大的丰厚历史文脉。

塑造艺术形象,讴歌家国情怀

艺术是靠形象说话的。戏剧的魅力和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次会演剧目中的不少艺术形象来源于江苏地区真实事迹,经过创作者艺术思维的打磨之后,以更具心灵冲击力的姿态站立在舞台之上。泰州市淮剧团的《杨根思》生动讲述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的英勇故事,把杨根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战斗精神具象化地呈现在舞台上,有力刻画了英雄的伟岸形象。泗阳县地方戏种保护中心创排的现代淮海戏《刑场上的党课》以泗阳本土英雄董振英为原型,讲述了她从童养媳到参加新四军,成长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历程,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忠贞初心和坚定信仰。

会演中的不少作品把目光投向火热的当代生活,扎根基层提炼创作素材,在日常里发现崇高,在平凡中刻画不朽。比如,常州市滑稽剧团的《黑皮书记》以喜剧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不忘初心、坚定信念为老百姓谋福利,从守土一方到造福一方的基层共产党员形象。南通艺术剧院的话剧《英雄归来》根据获得“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的如东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事迹改编而成,塑造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退役军人形象。苏州市滑稽剧团创排的《又见炊烟》直面城市化进程中的情感问题和人性考验,塑造了一位“不忘初心”的退休村支书形象,形成了评论家季国平所言“滑稽谐谑中见人间真情”的艺术效果。宜兴市锡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的《回家》也致力于描绘基层生活图景,讲述了发生在民宿产业中的故事,在生活真实与艺术创造的相互交织中,塑造了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百姓群像。新沂市柳琴剧团的《在水一方》讲的是运河儿女如何建设美好家乡、保护运河生态。南京市越剧团的现实题材作品《上邻下舍》则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样一个具体而普遍的事件入手,把大学刚毕业的年轻“城市村官”小赵的形象立在了越剧舞台上。这些作品为群众立言,为百姓写照,接地气,有灵气,妥帖地表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真善美。

解码剧种特色,展现多彩画卷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戏中蕴含的地域美学是其温润人心的密码所在。本次会演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江苏地方戏及曲艺的艺术特色。其中,盐城市盐都区群艺馆和盐城市淮剧团联袂打造的曲艺剧《盐阜往事》尤其让人眼前一亮,该剧的主人公是荷花荡土生土长的孤儿小山子,他追求革命、英勇牺牲的一生,构成了全剧的线索,也如一根金线,把盐城大唱、盐阜说唱、道情、三人花鼓、相声、双簧等19种当地曲艺串联起来。观看这部剧,仿佛徜徉在一座“盐阜曲艺博物馆”,又如欣赏了一台曲艺精品晚会,在大饱眼福耳福的同时,获得教育和感动。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创排的锡剧《装台》。这部作品的故事来自作家陈彦的同名小说,在改编时,创作者充分考虑到锡剧的剧种吁求,把故事的时空背景从西北转换为了江南,提升了题材与形式间的契合和融洽,反映了“装台人”这一演艺行业特殊从业群体的生活悲欢,展现出平凡小人物的生活愿景和追求,也为地方戏改编当代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

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的《绣娘》表现苏州绣娘们的勤劳奋斗,饱含强烈的文化情怀,书写了新时代的蓬勃气象。结合评论家傅谨对该剧特别是刺绣大师成秀英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分析,还可以发现成秀英的新生与苏剧这一剧种对时代的回归,恰构成了某种互文,给人许多关乎艺术真谛和文化赓续的思考和启迪。淮安市淮剧团的现代淮剧《村官八把手》聚焦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题材,“淮味”浓郁,充满地方乡土气息,被学者王宁誉为“虽然表现的是现代题材,却仍保持着传统音乐唱腔的原汁原味,立足守正,又不乏创新,足可称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演中江苏和新疆合作打造的音乐歌舞剧《解忧公主》,江苏和西藏合作推出的音乐剧《天·梦》,浓郁的民族风情,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的感人事迹,给整个文化节抹上了特殊的亮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任务,为舞台艺术创作指明了前进方向。2022紫金文化节新创剧目会演的精彩表现,让我们有理由和信心期待奋进新征程的江苏大地涌现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彩作品。

2022-12-30 ——2022紫金文化节新创剧目会演概评 □李邨南 1 1 文艺报 content68147.html 1 彰显江苏地域美学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