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谭

先忧后乐 为民而歌

——看淮剧《范公堤》 □陈 鹏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地之间的海滩上,一个忧国忧民的赤子激昂徘徊。他不吃不喝、如疯如癲,时而凝神静思、冥想苦寻,时而仰天大笑、高歌低吟,向着大海狂奔呐喊:“大海,你咆哮吧!海浪,你翻滚吧!海潮,你冲我来吧……”

本届紫金艺术节上,淮剧《范公堤》中这一动人心魄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了这一作品的独特艺术品质。剧中塑造的这个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正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政绩卓著、文学成绩突出,所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的座右铭。令人遗憾的是,表现范仲淹的作品不少,但真正把“先忧后乐”的思想与范仲淹的形象直接联系在一起,真正写出这个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他本人的实践与追求的作品还很少见。由杨蓉编剧、王友理导演、江苏省淮剧团演出的淮剧《范公堤》,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塑造了一个万难不辞、百折不回、一心为民的范仲淹形象,凭着坚定信念和实干精神,完成了对百姓疾苦的救赎,建成了保一方平安的“捍海堰”,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传世精神大堤——“范公堤”。

《范公堤》的故事是从而立之年的范仲淹初任泰州西溪盐仓监开始的。在那里,他深入了解盐民受到海潮冲击的生存之忧,而且他本人也被海潮卷入巨浪之中险些丧命,是盐民舍身将他救起。由此,他与劳苦大众建立起特殊感情,大众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大众的事就是他的天大之事。戏剧矛盾由受灾后为百姓申请“减课”免赋开始,逐步推进到建“捍海堰”根治海潮。主人公经过四次激烈的矛盾冲突、五次痛苦的精神煎熬、六场戏跨越六个春秋,终于建成造福百姓的范公堤。这个过程中,每推进一步,都是一次舍身忘我的搏击,每一次煎熬,都是一回心系大众的精神升华。正是在与百姓同生共死的水深火热中,范仲淹筑牢了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根基。

剧中主人公的塑造不仅是一次次关系自己命运前途的利益选择,更是考验智慧才干的实践过程。从喜“宴”到海“堰”的同音联想,到研读《沿海方略》。从“日日脚步数十里”的实地巡访,到以下犯上提出建堤方案;从抛稻糠追潮汐确定堤位,到最后捍海堰完成。他甚至用生命体验了海潮的夺命嚣张。在这样深入而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范仲淹不仅增长了才干,更重要的是与百姓结下不解之缘。对范仲淹有救命之恩的吕小淘、勤劳善良的钱三娘、耿直爽快的许大旺,还有被海潮冲散的一对幸福恋人钱江、许小莲。在艰苦的劳动中,范仲淹与他们同甘苦、共命运,结下了深厚情谊。这是他建范公堤的动力,更是他精神升华的基础。因此,整个人物的行动线清晰而丰满,坚实而富有戏剧性。

主人公尽管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在剧中并没有将其概念化,而是设置多重矛盾,利用来自四面八方的巨大压力,写出了青年范仲淹的无奈与彷徨、磨难与成长。因为没有经验,新建的大堤一次次被无情的海潮吞噬,他“眼望着海岸堤坝支离破碎心痛心悲,堤破碎海堰停工意冷心灰”。但是,他战胜了自己,在母亲的劝解开导下,振作精神“不惧不畏不气不馁,力挽狂澜解困危”。尤其是我们开头说的那段戏,范仲淹陷入堤毁令止、走投无路的境地。他几天几夜奔走在海滩上做最后的努力,“怎忍看盐民双眼泪,怎忍看百姓锁愁眉,怎忍看村民哀哀叹,怎忍看乡邻声声悲”。凭着对百姓苦难的巨大悲悯之心,用一个个体的生命之焰与大海对峙,用一顶七品纱帽向朝廷发声。面向怒涛喊出了“大海,你咆哮吧!海浪,你翻滚吧!海潮,你冲我来吧……”一段核心大唱对天高歌58句,最后用抛稻糠、观潮汐的科学方法找到了制服海潮的密钥。正是这些命运的坎坷与成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栩栩如生的范仲淹;正是这些如痴如醉、奔放着人格天性的酣畅淋漓,让我们心悦诚服地相信,这就是那个可以喊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的范仲淹。也就是说,这个戏不仅完成了当年范仲淹的形象,还透射出后来范仲淹的影子。“先忧后乐”的思想性与“范公堤”的形象性在这里融为一体。

其实从历史资料上看,这两者并不是一体的。范公建堤的年代与《岳阳楼记》的年代相隔约20年。全剧巧妙地加了一个与剧情看似没有太多关系的序幕和尾声,表现老年的范仲淹和滕子京回忆当年建堤之事、共议重修岳阳楼作记之事,于是便有了舞台上“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很浓重、很有提示性的结尾。这个看似闲笔的首尾恰恰对整部作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与范公堤虚实互补、相映生辉。

陈明矿与陈澄夫妻在剧中饰演范仲淹与母亲,这一对人物关系的戏很有分量、很耐看,与演现代戏相比,他们有了更多的从容和底气,剧种的特色也更浓郁了。此外,江苏省淮剧团在舞台上坚持“一棵菜”的精神,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2-12-30 ——看淮剧《范公堤》 □陈 鹏 1 1 文艺报 content68150.html 1 先忧后乐 为民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