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积极参与“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将作家托付的心血之作 打造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出版精品

□本报记者 徐 健 康春华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中国作协积极面对现代文化生产和传播格局变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与尊严、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的重大文学举措。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一批入选的19部作品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有8部作品入选,且均为名家作品,成为入选作品最多的出版社。这些入选作品既是作家本身文思与匠心的体现,呈现出他们对于社会、时代与文学关系的独特理解,同时也是作家、编辑与出版社合力交出的一份卓越答卷。

“要在整个编辑过程中,让作品做到最完善的状态”,这是编辑和出版社对于新时代文学的承诺。而在当下和未来的文学生产中,如何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文学精品创作、出版、传播和转化,如何以全新的眼光和能力标准对文学编辑出版进行“全流程化”的把控,围绕这些业内关心的话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与一线编辑。

攀登文学“高峰”最核心的还是作家的创作本身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之下,人文社始终坚持以国家文化建设为己任,扎实做好新时代文学出版工作,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表示,人文社承担着国家出版的发展使命,出版事业必须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角度,考虑文学出版的结构与布局,“重要的不仅是能否出版读者喜欢的好书,还必须代表中国文学的发展水平”。因此,人文社不仅要出版优秀作品来回应新时代,“也希望借助编辑的力量,助力当代文学质量的提升,将中国当代最好的原创长篇小说推向读者”。在他看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应当只是某局部、某范围内的作家独自攀登,而应当是全体的中国作家、老中青几代作家一起向中国文学的高峰奋力攀登的过程。

据了解,人文社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8部作品中,葛亮的《燕食记》、王安忆的《五湖四海》、笛安的《亲爱的蜂蜜》、石一枫的《入魂枪》已分别于今年夏秋之交陆续出版发行,王跃文的《家山》和魏微的《烟霞里》正在出版流程中,阿来的《寻金记》和毕飞宇的《琥珀的光》还在创作过程中。谈及这8部作品,臧永清表示,这是近几年人文社在当代文学出版领域充分积累的结果,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结果。作家梯队中既有“50后”“60后”,也有“70后”“80后”,这是活跃在文坛的几代作家的阵容集结。入选作品以饱满的热情书写时代,以文学的视角展现时代社会变迁,以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呈现时代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变化,展现的是具有浓厚中国味道、中国特色的世道人心。除此以外,臧永清强调,入选作家对自身的作品始终有着高水准的质量要求。“他们将作品质量视作生命,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感佩。说到底,攀登文学‘高峰’最核心的还是作家的创作本身。出版社要为作家的攀登助力,为优秀作家创作的文学精品提供更好的出版服务。”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认为,71岁的人文社既古老又年轻,她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的使命职责,努力以高品位、高质量、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文学图书体系,为国家文化建设、繁荣文学事业作出贡献。近年来,人文社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大力支持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和青年文学创作,推出了一系列体现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既呼应了时代要求和文学规律,又反映了出版界的心声。人文社从项目征集伊始就积极与旗下《当代》杂志一道,与联络已久的作家们进行深入沟通商讨,申报了一批筹划和等待已久的重要作品。”李红强表示,期待与其他兄弟出版机构一起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原创文学出版、推广模式,将作家托付的心血之作打造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出版精品。

呼唤更多具有能动性与联动能力的“全能型”编辑

“优质的创作源于作家对自身生活与周围社会环境的观察,也因为他们年龄、成长、审美经验的异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看来,文学精品的出版离不开编辑力量的加持,尊重作者、爱护作者,深度关注甚至参与作者的创作,是人文社编辑与作者建立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成功经验。

以葛亮新作《燕食记》为例,赵萍介绍到,葛亮与人文社合作已久,2016年推出了其第二部长篇小说《北鸢》,2021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瓦猫》。“《北鸢》创作前后,葛亮同时开启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瓦猫》出版以后,葛亮进入到食匠的创作,他以饮食为入口、以粤菜上海菜师徒二人的人生命运串联的创作构思,让我们极为兴奋。故事串联的是粤港澳饮食文化和大湾区文化的前世今生,展开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风云,我们深信葛亮的学养经验、材料运用、长篇小说的综合能力都足以驾驭这部厚重力作。”

作为责编,赵萍完整地见证了葛亮这6年期间的创作采风过程,也见证了这部作品从无到有、由10多万字到40多万字的创作历程,深知其中甘苦。“去年10月,葛亮交了初稿后,我们针对小说中所使用的粤语的比例、具体情节进行了交流。”今年2月,人文社组织了《燕食记》的专家改稿会,提前邀请5位业内专家试读并提出建议意见。3月底作者定稿后,编辑查证了书中所涉的大量史实,对粤语方言表达准确与否等问题进行精心审校。

赵萍认为,编辑作为作者的第一听众、第一读者,不仅要真诚地沟通自己的阅读感受,还要用最大创造力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筹划,用编辑的专业性将作者创作和读者阅读做最有效的对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作者是并肩作战、共同成长的战友和伙伴”。

实践证明,编辑的专业水准对助推文学精品的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时代的文学出版,则呼唤更多具有能动性与联动能力的“全能型”编辑,他们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敏锐的文学判断力、谦逊敬业的品德态度,还要有全流程的策划和把控能力。赵萍认为,新的出版传播形势下的文学编辑更需具备综合性业务能力,要能够对作品创作出版进行全流程的介入和参与。“他们需要科学管理、细致工作,要建立核心作家、经典作家及家属的档案库;要与作家保持联系,研究每位作家的作品风格以及创作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稿;要以专业的职业态度真诚以待,联系、沟通、掌握作家的创作动态。也要经常参与策划一些活动来凝聚作家,比如举办红色经典朗诵会、邀请作家参与讲座活动以及定期拜访、走访等。”

据了解,近几年来,人文社的当代文学编辑室等部门在传统的“传帮带”机制基础上,逐步探索和搭建了更高效的编辑协同模式。这种模式以老中青三代编辑为核心,既发挥资深编辑的文学审美判断力、编辑经验与作者资源优势,也不断激发年轻编辑深入钻研新的文学增长热点、新传播媒介和互联网生态。“大家相互借力、互相学习,从前端到末端,既保证好的文学作品被出版,也要让好的文学作品被更多人看见。”赵萍介绍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新时代文学的新背景、新视野、新要求,呼唤文学编辑的新面貌。从“勤勤恳恳的文学事业的天使”到互联网时代的“文学产品经理人”,人文社的编辑团队建设一直与时代同行,与优质的文学图书市场同频共振。在“创作—生产—传播—转化”的文学生产链条上,人文社逐步探索出了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文学出版模式。李红强表示,人文社倡导编辑共同承担图书项目,“团队内形成讨论沟通机制,交流阅读感受、研究作家的创作风格,讨论图书装帧的设计原则,与营销发行团队制定详细的市场推广方案,分工实施,团队合作、团队支撑”,在复杂的图书生产流程中协同推进流程进度,为更好地将文学精品推向读者、推向大众而努力。李红强认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切实在图书的出版营销、平台宣传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让出版社更有底气去面对瞬息万变的图书市场,共同努力为优质作品的有效传播创造良性的生态。

助力青年文学有生力量的诞生和孵化

文学关乎世道人心,不是速朽的事业,而是具有经典永恒性。文学出版的战线是漫长的,文学精品的诞生需要时间的孵育,因此文学出版格外需要“工匠精神”。“人文社重视的是一部作品未来是否能够长久流传。因此文学出版过程中,编辑绝不能着急,要以时间换质量。”臧永清说。

在赵萍看来,出版优质原创文学好书,首先对编辑自身提出很高要求,编辑既要有自己的阅读沉淀,也要不断清空自己,用好奇的眼光看周遭的世界,去了解各种各样的作家和作品,“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终生学习的理念,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与其他图书门类相比,原创文学的发掘、出版和综合运营,是一项艰巨而收效缓慢的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心力和时间。

“出版比生命还要长的书”,是人文社编辑潜移默化于心中的出版目标与使命。编辑在策划与出版之际,既考虑到作品的经典性,也看重作家与作品的成长性。“我们的读者不止是在当代,也要面向未来,要学会用一种长远的眼光看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希望十几年后仍然有读者在阅读这些书。”赵萍说。

近些年来,人文社在青年作家发掘、培养和孵化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性、开拓性的工作。据介绍,2023年,人文社将“青年作家扶持计划”列为工作重点,并在资金、营销、发行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臧永清表示,“文学创作薪火相传,青年作家的未来值得期待。人文社将持续不断提供服务,大力推动、扶持青年作家的创作出版,而且会用市场的方式推动,不回避市场作用”。李红强也表示,人文社要为青年文学有生力量的诞生和孵化加一把劲、添一把火,帮助他们更好开启创作道路,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2022-12-30 □本报记者 徐 健 康春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积极参与“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1 1 文艺报 content68153.html 1 将作家托付的心血之作 打造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出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