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匈牙利文学巨匠”马洛伊·山多尔在日记中提到了撰写《一个市民的自白》第三部的计划:
“我必须要写《一个市民的自白》第三部,然后结束这部书。对于我出生其中、从小接受了其生活方式的这个阶层,即今日匈牙利市民阶层,我看到并审视了它的方方面面,我从根本上对它进行了反思;现在我看到它的崩溃。将这个崩溃的过程记录下来:或许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真正的作家任务。”
但这部代表他作家使命的《一个市民的自白》第三部,其书稿无处可寻。马洛伊本人在生前也未曾交代,遗产继承人也不知有此书,这成了他留下的一个谜。
1997年,设在布达佩斯的裴多菲文学馆得到一项任务,要对新收藏的一批马洛伊遗物进行整理,大大小小总共有22只纸箱。在整理过程中,文史学家勃德·彼特打开了一个文件夹,并惊喜地发现,这部书稿正是“消失”多年的《一个市民的自白》第三部,并以《我本想沉默》之名在匈牙利出版。该书被视作马洛伊·山多尔最重要的遗稿,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马洛伊·山多尔作为承前启后的东欧文学大师,作品的译介备受国内学界、媒体与读者的期待。译林出版社在得知此消息后,首度引进了该书的版权,以《一个市民的自白:我本想沉默》之名于近日出版,并与引进的《一个市民的自白:考绍岁月》《一个市民的自白:欧洲苍穹下》构成“马洛伊·山多尔自传三部曲”。
马洛伊也是欧洲市民阶层知识分子的代表,他深度地探索市民阶层的精神愿景,讲述他们的心灵成长。作为市民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一直恪守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强调知识分子责任与良知。他勇于直面真实的恶,以见证者的身份,记录事实,书写时代的苦难,不断审视处于欧洲政治局势旋涡中的匈牙利民族,对市民阶层知识分子所应承担的国家与社会使命提出诘问,诠释出“责任”一词的全部重量。他以近半个世纪的流亡,保持思想的绝对自由,见证了欧洲一整个世纪的变迁。他所讲述的,不仅是他个人的命运,也是欧洲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世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