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外国文艺

《友谊的辩证法》:交融与交锋

近期,《友谊的辩证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友谊的辩证法》一书是本雅明与阿多诺自1928至1940年间的往来通信集。写信,伴随到本雅明的生命终点,121封信件呈现了二人交往的历史现场——私密,真实且坦诚。信中本雅明时运不济、落魄文人的形象活脱而出,谦逊委婉的人格温润如玉。阿多诺的激进锋芒则显露无疑,热情且强势。他犹如本雅明的审稿人,经纪人,直接参与形塑了本雅明的写作。两人初识时,阿多诺20岁,本雅明31岁。阿多诺如“迷弟”痴迷本雅明的思想魅力。这很像荣格之于弗洛伊德,后期总有一种失落,因为相识时,即是情感的蜜月与高峰。

作为20世纪举足轻重的两位大思想家,本雅明和阿多诺之间的友谊一直被学界津津乐道。这些书信记录了两人非同寻常的深挚友谊和思想碰撞,从侧面描绘了一幅动荡时代的历史画卷,见证了犹太知识分子在黑暗历史时期的悲惨遭遇。阿多诺比本雅明小11岁,初遇本雅明便被其独特思想所吸引,并一直受其影响。纳粹上台后,本雅明逃亡到巴黎,在那里艰难继续着他的写作和拱廊街研究计划;阿多诺先是到牛津莫顿学院,后来追随霍克海默到了美国,成为法兰克福社会科学研究所的骨干。

阿多诺不仅在经济上和实际事务上,更从精神上始终支持着本雅明;两人在思想上形成一种同盟,相互信任,彼此激发,这些都反映在1928至1940年间的通信里。这些信件也为理解本雅明后期著作,特别是他未完成的拱廊街计划以及在阿多诺批评建议下成稿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一手材料。

书信作为一种书写形式,充溢着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个体与时代的辩证性。阿多诺曾称本雅明是一位伟大的、狂热的写信人。在打字机已广泛使用的时代,本雅明仍终生保持手写信件的习惯。他视书信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文体,本身就具有无可比拟的认知价值。

作为年长者和导师,本雅明是命途多舛、更需帮助的那一个。他总是那么落魄、谦恭、含蓄和犹豫不决。思想成熟后的阿多诺则显得咄咄逼人,他判决、参与着本雅明的写作,也将本雅明的思想融入自己的写作中。关于两人迥异的性格和彼此的交往,有赞颂,也有争议。也许最接近真实的答案,就藏在这121封幸存下来的信件里。

阿多诺曾回忆:“我那时还很年轻,他毕竟比我大11岁,所以我很自然地把自己当成接受者。我记得我总是痴迷地倾听他讲话,听完以后偶尔会提些问题。”正如歌德、席勒的通信一样,此书从理论延伸日常,呈现了二人思想生活与友谊真相。本雅明与阿多诺交往虽然短短12年,却在信件里相互扶持,碰撞交锋,热情评论,可谓学术盛景。书信集清晰勾勒了二人思想轨迹、理论构想与总体设计,是理解著述的“幽径”,更形成一部“学术年谱”。其间,不止有私人生活,交往琐事,更有对各自著作的阐释评价,自我剖析。犹如两个作家交换阅读彼此小说,既写了创作谈,又写了“读后感”。令人钦慕的是,二人互释激发,思想互渗,俨然成为“学术命运体”。(宋 闻)

2023-01-09 1 1 文艺报 content68283.html 1 《友谊的辩证法》:交融与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