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网络文艺

媒介破壁与网络文学跨媒介研究的突围

——读王小英的《媒介突围:网络文学的破壁》 □黎杨全

网络文学的跨媒介改编是一大现象,比如《全职高手》《斗破苍穹》的动漫改编,《鬼吹灯》《盗墓笔记》的影视改编,《甄嬛传》《琅琊榜》的电视剧改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文学媒介破壁的重要性在于,它扩大了网络文学的影响,是网络文学主流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其他媒介领域的文艺形式突破自身困境,重新从网络文学获得活力的重要方式。网络文学正以自己的方式激活着整个IP产业,王小英的专著《媒介突围:网络文学的破壁》(后简称《突围》)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与研究,是此领域研究的新突破。

《突围》采用理论建构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对网络文学的媒介突围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一章考察网络文学的屏幕语境。第二章以共时视角探讨网络文学的多样化形态,主要选择诗式小说、穿越小说、探险小说和微文学进行细读。第三章对网络文学平台所建构的网络文学生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生成的文学制度对网络文学的内在规训。第四章则深入探讨网络文学IP跨界的符号学机制。

《突围》在写作上有这样几个值得称赞的特点。一是充分注意到网络文学的多元形态,将网络文学理解成多样性、多元性的存在。网络文学既可以是超长的,也可以是微短的,甚至可能是极速的,它既有产生很大影响、高度商业化的穿越小说,也有文青范、小众化的诗式小说,还有各种基于兴趣的网络段子等等。在我看来,注意到网络文学的多样性、多元性非常重要,有助于摆脱学术界动辄以某个宏大概念归拢与涵盖整个网络文学的现象。对网络文学而言,最好从家族相似的角度去理解它。

二是注意到了平台及其生成的文学制度对网络文学的规训与制约,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文学与制度紧密相关,从各种意义上说,制度产生了我们所称的文学。现代人就是“制度人”,现代文化就是“制度文化”。网络文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断突破传统文学制度,不过它面对的并非一片自由真空,各种新生的网络文学制度又对它形成了新的嵌制,随着平台资本主义的发展,网络文学受平台的制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突围”可视为网络文学深受平台及其文学制度宰制的写照。比如,平台对网络作家的管理遵循严格的推荐制度。在网站平台上,作家获得推荐位至关重要,推荐制度直观而形象地体现出作家的等级化、数字化以及“证道成神”之路。推荐位晋级标准主要看收藏数、推荐票数、点击数、追读数等。推荐位的获得遵循严格的PK制,在获取推荐位的过程中,作家就在不断PK突围,由分类频道进入首页,从整个页面来看,也是由下往上,由边缘进入中心,最终杀出重围、“证道成神”,与此相应的则是在各个关口不断被抛弃的大量“扑街者”。因此,王小英对网络文学制度的分析尤为重要,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目前网络文学面临的困境及特征。

三是全书并没有停留在对网络文学跨界的一般性介绍,而是试图从符号学的层面深入探讨网络文学跨界的机制,并提出了“超级符号”的说法,以及探讨网络文学IP在不同场域中的“翻译”逻辑等。同时,作者也注意到,网络文学的媒介改编扩大了它的影响,但可能也是一个片面化提取、改造和重新赋形的过程。

《突围》紧紧抓住网络文学的跨界破壁这一特点进行分析。融媒体既是当下全球化时代的媒介状况,也是数字时代文艺的特点,不同媒体间互相激发,文艺也借助媒介不断突破自身领域。媒介突围是网络文学与生俱来的探索实践,从其诞生之初,它就没有将自己的领域限定在网络,而是不断尝试各种跨界实验。难能可贵的是,王小英在网络文学媒介破壁的基础上反思网络文学的本质属性,认为将“网络性”作为网络文学的本质属性存在一些问题。网络文学并不局限于网络,而是向外不断延伸拓展,不断在各种媒介之间破壁。或者说,它恰好要突破网络性,突破互联网空间而走向更大的场域,它并不只存活于赛博空间,而是渗透到各种媒介及现实生活。在此意义上,并不存在一个本质的“网络性”,开放性与多样性才是网络文学最重要的属性。

总体来看,《突围》对网络文学的媒介破壁这一现象作了深入分析,不管是理论建构还是文本细读,均可视为此研究领域的“突围”。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01-30 ——读王小英的《媒介突围:网络文学的破壁》 □黎杨全 1 1 文艺报 content68506.html 1 媒介破壁与网络文学跨媒介研究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