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钢的城》展现中国工人的钢铁意志

本报讯 2月18日,罗日新长篇小说《钢的城》研讨会在湖北黄石举行。活动由中国作协、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人民文学出版社、《十月》杂志社、湖北省作协主办,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承办。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陶宏家,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常务副总裁王文金,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十月》杂志社主编陈东捷,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文坤斗、主席李修文,黄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庆荣,以及徐可、杨庆祥、张莉、刘大先、叶李、韩晗、付如初、丛治辰、饶翔、岳雯、陈敦亮、雷刚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吴义勤表示,工业文学是新时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孕育无限文学可能性的沃土。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不仅为中国经济的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文学提供了重要的书写资源。讲好钢铁故事、讲好钢铁人的故事,是当代中国作家的责任和使命。《钢的城》无疑是钢铁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最新收获,小说以宏大的视野和史诗性的品格,全景式再现了钢铁行业波澜壮阔的改革、转型、发展、重生的历程,既书写了钢铁行业与国家、民族和时代的关系,也深刻表现了钢铁行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阵痛、血泪、牺牲、奋斗、裂变、挣扎和困惑。小说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几代钢铁人的形象,从日常生活和个体命运入手,表现宏大主题和时代命题,着力表现钢铁行业兴衰背后的钢铁人生活的烟火气,是一部丰富的钢铁人的生活史,充满了人性的张力。

长篇小说《钢的城》是罗日新创作的一部工业题材现实主义作品,分上下两部,共53万字。小说从1994年底一场普通工人的婚礼写起,讲述了钢厂劳模、改革者和普通工人三代人在钢厂改革转型、资产收购并购以及贸易战中的故事,既写出了百年钢厂的生存韧性,也塑造了工人群体的心灵雕像。

与会专家认为,《钢的城》紧扣时代主旋律,生动讲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砥砺奋进、再创辉煌的故事,彰显了中国改革者克难攻坚、一往无前的使命担当,展现了中国工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如火般的赤诚。这是一部真正具有中国视角的中国故事,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力量以及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历史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认识价值。

罗日新在现场谈到:“黄石是我的精神原乡,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钢的城》就是我为故乡写的书。”他表示,作家有责任来为我们的时代和民族保留记忆,“我热爱生活,更热爱文学,我将不断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在文学的道路上追求探索”。

(罗建森)

2023-02-20 1 1 文艺报 content68790.html 1 《钢的城》展现中国工人的钢铁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