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4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广东省作协、《文艺报》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邓一光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出席并讲话。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副总编辑赵萍,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刘春,《文艺报》社副总编辑刘颋,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秦莉,广东省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周西篱等主办方代表,10余位专家学者及本书作者邓一光参加研讨。会议由赵萍主持。
邓凯表示,《人,或所有的士兵》突破了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的创作技法,写人的“小”而非人的“大”,庞大的体量中蕴含着真相的分量、情感的重量,折射出中华民族在历史前进过程中蕴藏的强大精神力量。小说以寻根溯源的考究、去芜存菁的敏锐,廓清了香港保卫战的历史脉络,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风云激荡,打捞了被历史烟云所遮蔽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希望广东以重大题材和长篇小说创作为抓手,集中优势资源力量,进一步推动广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书写、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培忠谈到,邓一光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创作兼具现实主义的冷峻和英雄主义的情怀。《人,或所有的士兵》延续了他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一部挑战创作难度、追求艺术高度、探寻思想深度的厚重之作。小说对香港保卫战进行了全新的判断和书写,将之作为二战的一部分加以审视,填补了相关题材的书写空白。小说将视角转向战争中所有的人,充分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的精神品质,在构建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方面做出了突出探索。
李红强认为,《人,或所有的士兵》将笔触深入到人性深处,直面大事件下小人物的生命常态,写出他们复杂的人性,以科学的精神完成了人文关怀的工作,为“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秦莉介绍到,《人,或所有的士兵》厚重、卓越,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取得的重大成果。接下来,四川人民出版社将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共进,进一步加深了解、深化合作,为优秀作家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与会专家认为,《人,或所有的士兵》是一部厚重的战争题材作品,也是一部对战争进行深度反思的长篇小说,作品构思宏阔、运笔细微,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反思战争、祈祷和平,让读者对历史、未来与责任有了新的思考,时刻提醒我们追寻人之为人的真正价值。
谈及自己的文学观,邓一光表示:“一部优秀的作品应当能够充分激起我们内在的丰富情感,引发我们表达和言说的冲动。”(罗建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