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文学评论

魏微的《烟霞里》这部小说,开始读的时候有两点感受。第一点是结构,用编年体的方式写小说。我以前没读过这样的作品,这种结构方式是很冒险的,小说编年体怎么写?读过之后发现魏微的想法还是非常成熟的,这和她平时的读书有关系。她自己在多次访谈里讲看过很多人物传记,而且曾经试着写一些和人物传记有关的文字,比如梁启超等等。魏微读书很多,她曾经有一段时间想写俄罗斯的一些思想家。我曾经建议她读别尔嘉耶夫的《俄罗斯思想》这本书,她后来也写过一些东西,最后好像没有结果,可能在考虑《烟霞里》的写作。

第二点是这部小说写一个人的成长史,当然这段成长史不只是个人,从1970年到2011年,小说与中国40年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个人的成长方式也把民族40多年的发展变化呈现出来,这是小说的内部结构。当然,小说主要是写人物,田庄这个人物看似“貌不惊人”,但她有一股内在的不动声色的力量。有人在采访魏微的时候问她,田庄跟你有多少相似?魏微是很老实的人,说30%吧。这个问题怎么能用百分之多少来回答?田庄和魏微的关系,应该是魏微和影子的关系,或者说魏微就是田庄,田庄就是魏微。看试读本的时候后面讲田庄有一天跟魏微说你可以写我,这都是“甄士隐去”“贾雨村言”,是一种障眼法,其实这就是个人经历和想象。

小说有许多可以阐释和解读的内容,但我觉得《烟霞里》很重要的一个视角是一部女性的书,不仅田庄是女主,更重要的是她看待某些事物的角度和眼光,比如对男女情感的问题看得非常透彻,或者说她的认知特别个人化,也特别极端化。面对情感、婚姻,田庄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更不是理想主义者,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她是悲观主义者,这种悲观里有强烈的悲剧性,对情感她似乎不抱希望、不抱幻想,后来在小说中我们看到田庄的婚外情,虽然她和李友朋的情感纠葛是发乎情止乎礼而已,但那是最感人、最让人心动和遗憾的章节和片段。田庄死后李友朋对田庄的怀念是小说最动人的段落,那是不是爱情无解,但从这个情景可以看出作家和她的代言人田庄,对男女之间的爱情并不是彻底绝望。

读《烟霞里》的时候我想起魏微另外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2011年,也就是田庄去世的那一年写的。她写文章纪念萧红,写萧红的悲惨人生和温暖的写作。我认为这是魏微写得最好的和人物有关的文章,我们看到魏微对萧红和张爱玲截然不同的态度。魏微对萧红和张爱玲的评价认识深得我心:“萧红若没有离开故乡——故乡本来就是用来离开的——她就不会去写《呼兰河传》;她若没有后来的坎坷和不幸,《呼兰河传》就不会写得这样有感情,虽然她并不愿为了写得有感情而去经历那些坎坷和不幸。”与其说魏微在说萧红,毋宁是在说自己。她最感同身受的那句话是:《烟霞里》——“它之于我,就像《呼兰河传》之于萧红,一生只为写这一本。以前我的中短篇写作,都可算是为《烟霞里》作准备。我自己的评价是,这篇是‘自我完成’式的作品。”一个作家心里住着萧红,你就知道她该有多强大。魏微对萧红的认识给我很大的震动,南方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大多喜欢张爱玲,但魏微却少见地喜欢萧红。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魏微的文学审美趣味以及文学追求。田庄生前有很多荣誉,但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学者,她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她和萧红唯一相似的是英年早逝。读到她突如其来的逝去,我似乎恍惚了好久。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小说的“前序”。小说开始的时候,魏微就借田庄志编委会之名把她的初衷告诉我们,说田庄生前百度百科有她的词条,她是青年学者,她的专著和背景一应俱全,但这是十多年前的事。现在百度百科已经没有田庄,作为词条不仅湮灭,好像事实上未曾有过这样的学人、未曾写过那些著作。她生前获得的荣誉,譬如青年英才、岭南文化新锐等等,广东媒体曾做过她的专访,她倚着书柜半低着头还挺好看。这就是魏微,白纸黑字,文字和图像是速朽的,转眼即是过眼云烟,田庄连同她的那些著作挤在一起,他们终于成了故人,这就是田庄的一生,这就是《烟霞里》的意义和作家对人物的理解。这个理解何等精彩,如果是这样的话,魏微的创作在新起点上焕发了新的光彩。相信随着对《烟霞里》阅读的展开,随着朋友们的评论相继发表,《烟霞里》的文学魅力会得到进一步阐发,丰富性会得到进一步彰显,每个人大同小异的人生体悟将会得到更切实的再发现。我们的文学有了《烟霞里》确实让人喜出望外,作为一部纯正的小说,它的内在力量是如此撼动我们的心魄。

2023-03-29 1 1 文艺报 content69367.ht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