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纪念朱寨百年诞辰

朱寨带给当下文学评论的启示

□张德祥

作为当代文学学科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寨对当代文学的贡献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显出了珍贵价值。朱寨先生离开我们11年了,大家依然记着他、怀念他,就是因为他在当代文学领域的辛勤耕耘留下的成果,经得起岁月磨洗,尤其是那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至今仍然矗立在学术高地,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具有了里程碑意义。面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他的学术风范为后来学人带来诸多启示,仍然激励着我们守正道、走大道。

朱寨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家,自始至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不动摇,这是他带给我们的第一点启示。他的观点、立论、评论之所以稳健,经得起时间考验,历久弥真,首先在于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这就是唯物史观和历史的美学的人民的评论标准。朱寨青年时期进入延安鲁艺,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洗礼,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他打开文学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是他走进文学世界的第一向导,也可以说是他的文艺“初心”。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其世界观和文艺观的根本底色,成为他观察社会生活、考察文艺现象、评论文艺作品的根本价值尺度。更重要的是,长期的革命实践,使他的文艺“初心”经历了革命实践的淬火,淬炼成为一种思想品质和学术品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唯上、不唯书,不趋风、不赶潮,实事求是,为当代文学立传,求真求美,发挥文学评论作用,以实绩推动文艺发展。他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标签,但他的文章处处透漏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底色和功力,站位高,眼界宽,辩证而全面,在历史规律与艺术规律相统一的基础上立论,排除了一时一势、一风一潮的干扰,着眼长远、注重整体,走出了一条宽广的、通畅的为学之路。

其次,他的为学之路不是从书斋到书宅,而是紧密地联系着实际工作、联系着社会演进过程。实际工作经历、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构成了他判断作品重要的历史依据。脚踏实地,把文学和生活、历史结合起来,判断作品的成色和品质,这也是现实主义“细节的真实性”、“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评论家必备素质提出的要求。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生活之树上开出的精神花朵、结出的艺术硕果,生活与文学的这种天然关系,决定了评论家的社会阅历和生活感知度对文学评论的重要参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评论家也不能脱离生活,也要对社会和时代有准确的把握。所以朱寨的文学评论格外注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规律。从他的评论文章题目、评论集的命名就可以看出他的文思路径,《从生活出发》《感悟与沉思》《行进中的思辨》等等,莫不是且行且思,感应生活脉搏,注目文学步履,提炼评论主题。所以朱寨的文学评论都是从作品出发、从生活出发,发出一个评论家对文学现实的思考,甚至是通过文学评论发出的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有生活土壤,有文学诗意,有美学精神,绝无那种从概念到概念的八股与空洞。他的评论形成了一种切实的评论文风,文字朴实,感受真切,意蕴深刻,有血有肉,鲜活生动。我以为,这种把生活、时代、历史融入文学评论的文风,真正体现了历史的美学的评论要求,体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要求,是“知世论文”,对今天的文学评论极具启示意义,让文学评论扎下生活之根,有生气,有力量,有独立的生命精神。

再次,他对文学的挚爱,转化为了文学评论的责任。作为文学行进的参与者,文学评论有其天然的职责,这就是探究文学的奥秘、促进文学的健康发展。从朱寨的文学评论中可以真切地感到,他对文学的呵护之情、与文为善之心,慧眼识珠,举荐新作,义不容辞。纵观他的一生,从鲁艺出发,走进社会生活大课堂,再回到文学园地,以文学评论参与到文学行列,孜孜不倦,拳拳之心,辛勤耕耘,乐在其中。他是一位没有掺杂文学之外功利目的的、纯粹的文学评论家。布衣精神,朴素情怀,只问耕耘,不问名利,高山流水,风清气正。

朱寨先生的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风范,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纪念前辈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他们的优良学风和文风发扬光大,助力新时代文艺的守正创新。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2023-04-24 □张德祥 1 1 文艺报 content69703.html 1 朱寨带给当下文学评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