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美国亚裔文学研究高端论坛”在洛阳师范学院召开。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所承担的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重大规划项目“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课题组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参加本届论坛的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58所高校的9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
郭英剑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他说,“美国亚裔文学”中的族裔文化各具特色,彼此之间充满交流与碰撞,与美国主流文化之间也充满复杂的共生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美国亚裔文学创作群体所进行的文学共同体书写,将为世界各国文化互助互利、共谋发展提供借鉴。与此同时,人类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解决一系列“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美国亚裔文学中的共同体书写这一学术论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论坛设“大会主旨发言”、“主编对谈”和“分论坛研讨”等环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就美国亚裔文学中的共同体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南京大学程爱民教授发言题目是“论美国华裔小说的章回体叙事结构”,他以《中国佬》《喜福会》《春月》等华裔小说为例,从中国小说叙事结构角度探讨章回体小说对美国华裔小说的影响,研究华裔小说如何通过采用或借用中国文学传统中所独有的叙事结构形式──章回体小说,向西方读者呈现出一个新奇且和谐的小说叙事空间,从而增强华裔文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暨南大学蒲若茜教授以“论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共同体书写”为题,通过梳理西方思想史上对于共同体的定义与诠释,以及对美国华裔之共同体书写的历史变迁的考察,指出两种共同体书写具有相似性。上海海洋大学朱骅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论叶祥添历史小说中族内与族际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他认为美国华裔儿童文学作家叶祥添(Laurence Yep)在如何向国际儿童展示中国文化精神以及建构命运共同体方面成就独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欣教授以“不可靠叙述、伦理误判与策略性回应:黄哲伦《蝴蝶君》(1988/2017)的伦理主张”为题,对美国华裔作家黄哲伦声誉最高且最受争议的戏剧作品《蝴蝶君》的两个版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延边大学朴玉明教授的发言题目为“美国二战小说中的中国抗战主题书写研究”。她从美国二战小说的中国抗日战争书写入手,探究聚焦中国抗战主题书写的文学创作特点和规律、其背后凸显的国际关系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北京外国语大学周炜副教授以“亚裔美国戏剧研究路径辨析兼谈跨学科研究视角”为题,深入探讨了美国亚裔戏剧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综述了美国亚裔戏剧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简述了美国亚裔戏剧研究的新路径,即把表演学相关理论和美国亚裔戏剧中的表演元素结合起来,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美国亚裔戏剧中的部分作品。郭英剑教授和许昌学院刘向辉教授共同以“美国亚裔戏剧中的共同体书写”为题,向大会介绍了“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课题组在美国亚裔戏剧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两位教授以巴基斯坦裔剧作家阿亚德·阿赫塔尔的政治戏剧《耻辱》为例,揭示了美国少数族裔目前面临的严重身份危机和共同体建构渴望。他们还对美国日裔小说家和剧作家山内若子在她的《音乐课》和《灵魂将要起舞》两部戏剧中的共同体思想进行了深度探析。
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石平萍教授以“性别共同体视阈下的美国亚裔文学”为题,把美国亚裔文学重要作品置于中外性别共同体理论视阈下加以观照和审视,在梳理出文本中不同类型性别共同体的基础上,勾连文本生产过程中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语境因素,辨析不同性别共同体建构的历史意义和当下价值。中山大学冯芃芃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文本的旅行:早期美国电影的中国故事跨语际改编”。她以“文本的旅行”为出发点,关注早期美国电影中的中国故事跨语际改编,选择《残花泪》(短篇小说改编)、《海誓》(歌剧改编)和《中国盘子》(民间故事改编)三部默片作品,分析从文字媒介到视觉媒介的意义生产过程中的改编策略,包括叙事策略、视听语言、空间建构、性别关系,揭示了早期美国电影所创造的中国形象和跨语际中国故事讲述实践中的文化想象与文化利用。
(张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