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专题

“回家”,让我找到了创作的方向

□温 馨

4月25日,四川省作协组织的“四川作家,欢迎回家”的活动正式开始,对于走惯了采场坎坷不平的石子路的我,心情格外激动。我走进了巴金文学院,《星星诗刊》《四川文学》《当代文坛》编辑部,感受到主编、编辑们的亲切和暖意,他们视作者为家人、为最亲的人,他们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

作为攀钢矿业公司朱兰铁矿分公司检修作业区的一名焊工,我长年累月和同事们工作在生产一线,很少有机会外出采风学习。这次参加活动,和大家面对面、心贴心,近距离接触,让我开阔了视野,也感受到省作协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爱。

阿来主席在活动上讲到:“生活是一条流动的河流,我们能在其中打捞到什么,要看我们有没有眼光去发现。文学创新,创新不是去对比别人写过什么,而在于你看问题的眼光和角度。”回到采场,闲暇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作为采场工人,我的每一首诗都来自真实体验,我的诗歌是把思想与矿石、与汗水一起淬炼出的。当看见铲斗铲具上的焊缝时,我觉得它们就像这些一线工友的爱情、友情,于是就有了如下诗句:“不开裂,不夹渣,两个异质的人/焊上就是一生,不离不弃/矫正了红尘中日渐淡漠的绝唱/其味隽永,缠绵悱恻”。

在李劼人故居,我被四川文学前辈的家国情怀所感动。从成都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场地,在烈日的炙烤下,40℃高温的采场让我汗如雨下,此时,采场上的一块石头是我,一个小水坑也是我,在我眼里,它们都有了生命,是我写作的源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了新的写作方向:就是目光向下,向内。向下就是深入矿山一线,深入矿工真实的日常生活,细致观察、体验,和一线工人同呼吸共命运,为一线工人代言。向内就是挖掘矿工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并且去辨认这些声音的源头,发现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用文学去表达和呈现。我的写作就是写触动我的人和事物,写触动我的小细节,通过一些独特场景、细节,呈现人和事物的本来面目,还矿工以真实的烟火气息。

2023-05-10 □温 馨 1 1 文艺报 content69892.html 1 “回家”,让我找到了创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