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返乡创业青年,发展林下经济。文学兴村,让年轻人有伸展的空间。尤其是去年中国作协系列活动举办以后,作家们的到来,把村里一大群年轻人的创业氛围拉到了一个新高度。我们常常聚在一起,探讨怎样把文化传承与创新清溪的特色资源结合起来。
感谢中国作协把文学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在清溪书屋,我们可以畅读经典之作,领略文学之美;在文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交流思想,激发灵感;在文学之路上,我们可以找到前行的方向,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奔放。这不仅仅是收入的增加,还有思想的发展巨变。像我母亲领队的舞蹈队,她们平均年龄56岁,是从以前的“牌友”发展到现在的“舞友”,从舞蹈到诗歌朗诵,好几次登上了村里的大舞台,都说她们现在“混的是艺术圈”。我也在工作之余,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讲益阳文化、说立波故事,展示乡土生活的质朴、绿水青山的风光以及文学文化对我们真真切切的影响。同时,也会在村里有大型节目开展时,协助完成拍摄。有人留言跟我说:“通过熟悉清溪村的生活,我们犹如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整个中国乡村未来的缩影。”文学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引领作用,也成了我一直学习的课题。现在,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是我们的“精神灯塔”,21家书屋成为了我们的“加油站”。
关于文学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在清溪村举办全国和美乡村文学大赛,为农村作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书写乡愁,留住乡愁。建立农村文学基金、设立农村文学奖项,激励农村作家创作出优秀作品。
(作者系返乡创业青年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