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外输出作品1.6万部,海外受众近1.5亿人,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从2004年网络文学开始向海外出版机构售出版权、网络文学被翻译出版,到2012年后各大网络文学翻译平台爆发性增长,再到近五年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产业链渐次成熟,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经历了从翻译、阅读中国网文到模仿中国网文的变化,实现了IP全业态传播。可以说,中国网文出海已经从单纯的作品出海转变到生态出海。
“Z世代”接过网文出海接力棒
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6000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5000部,上线翻译作品9000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达1亿余人次,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就传播内容而言,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有着区别于其他文学类型的强大的故事性。传统的西方魔幻故事和中国的古代神话,都注重故事的设置和讲述。故事的大胆想象和生动情节,与海外受众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完美契合,让国外读者产生了天然的亲近感。适合消遣、娱乐、代入感超强的“爽文”特点,也更加适合国外的“Z世代”年轻受众。《斗破苍穹》《全职高手》《芈月传》《燕云台》等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架构打破了文化隔阂,走进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人们的内心。
另外,网络文学新生代的涌进丰富了网文出海的内容。当下,新增网络文学作者大多为“Z世代”。打开网页或APP,不管进入哪个文学平台,网络文学作者的年轻态已经成为突出亮点,“Z世代”已经接过创作主体的接力棒。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想象和激情正在为互联网文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引发了海外年轻读者的情感共鸣。像会说话的肘子、老鹰吃小鸡、我会修空调、言归正传、青鸾峰上等为代表的“90后”“Z世代”网络作家的风头已然势不可挡,成为现阶段网络文学的中流砥柱。这些年轻的网络文学作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生的“网生一代”,他们网感十足,创作手法更具“网络特质”,创作内容更富“当代气息”,伴随着他们一起出现的还有“稳健流”“治愈系”等一系列充满新鲜感的文学样式。年轻作者的涌现,为网络文学界带来了全新的灵感与机遇,也为“网文出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容支撑。
被誉为“网生一代”的年轻作家的创作手法也不会给出海网文的读者带来违和感。这些“Z时代”的作家们使用新一代年轻人独特的文字表达方式与全球读者进行更为深入的互动交流,他们的写作简单直白,充满了逆袭的爽感。此外,弹幕表达、模块打赏等方式更形成了互动社区,让网文阅读和社会交往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有人称网络文学是“地球人的作品”,它成为跨越了国界、文化、种族壁垒的一种全球大众共享的文化现象。
海外读者数量和互动性不断提升
中国“网文出海”传播范围涵括亚、非、美、澳、欧五大洲。早期网络文学实体出版借道港台,最先在东南亚以及东北亚传播,逐渐覆盖包括印度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地区。后依托“一带一路”政策,我国“网文出海”企业在沿线的亚非拉国家营造了网络文学基本市场。目前已成功在东南亚国家(新加坡、菲律宾、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和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等)两个主要市场实现了自身影响力。从读者来源国籍和地区看,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读者占81%,女性读者占67.8%,本科学历及以上达58.7%,超42%的读者有稳定工作,学生占22%,家庭主妇占比为9.5%。
海外用户画像显示,海外读者构成多元,学历层次较高,女性居多。海外读者接触中国网络文学的时长超过半年的有83.4%,阅读数量超过10本的有63.9%,中文作品已经有了一部分较为稳定的海外读者。同时,中文作品也不断有新读者加入,占比达到12.3%。值得注意的是,35岁以下的中青年读者占比超62%,学生占比达22%,年轻化特点非常明显。可见,在海外受众中,“90后”“Z世代”占据主体地位,网络文学作品也成为西方“Z世代”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当前,不仅中国的“网生一代”“Z世代”作者成为创作主体,海外“网生一代”“Z世代”读者也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接受主体与消费主力。全球年轻人已经形成一种跨国界、跨种族、跨时空的“命运共同体”,通过网络文学进行文明交流与对话、文化互鉴与融合。海外网络文学读者不仅愿意为阅读文本付费,对作品IP链条上的各种衍生产品也抱有相当大的兴趣,这一消费特点也进一步助推了网文IP产业的蓬勃发展。
海外读者在阅读中文作品的同时,也有积极的互动行为,近55%的读者会给作品写评论,42%的读者会进行分享。其中,东南亚地区读者的互动性更强,进行评论、分析、点赞等互动的比例更高。海外读者为中文作品的付费率达到48.4%,相较于2020年上升了17.2%,整体消费意愿呈上升趋势。在有过消费行为的读者中,按章节付费是最主流的消费方式,占比达78.6%,花费金额少于200元的读者占比为71.9%。尽管海外读者中来自欠发达地区的用户占了绝大部分,但仍有20.8%的重度消费用户(消费金额在50美元以上)。
由于网络文学作品日更化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受众参与成了网络文学传播的一大特色,新的转化也由此而生。海外网络文学平台基本都建立了基于中国文化的粉丝社区,读者通过在社区里评论、追更,了解中国文化。2017年6月,网络作家风凌天下的新作《我是至尊》成为全球首部使用中英双语同步首发的网络文学作品,大大缩短了中外读者的“阅读时差”,海外读者在每日更新发布之后,立即进行阅读、留言、评论、打赏。起点国际在线社区里,每天会产生5万多条评论,其中不乏对内容的精彩点评。读者人人都是段子手,评论区的神回复成为一类文化现象,章评、段评既是即时、犀利的作品评论,更是整个作品生产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轻一代的作家们在看到海外粉丝的留言之后,或多或少会进行阅读回复等互动行为,吸收借鉴留言内容,这种互动有助于作品更好地进行海外传播。
网络文学现实题材逐渐回归
网络文学从诞生至今,已经发展出玄幻、仙侠、古言、现言、历史、科幻等10多个类别。在“网文出海”初期,玄幻类作品曾一家独大。直至今日,在海外受追捧的网络小说依然以玄幻奇幻、仙侠修真等题材的小说类型为主,占据网文出海的半壁江山。西方魔幻小说中精灵、恶龙、神灵等元素在中国的仙侠、玄幻类网文中也经常出现,这种中西方相似性极强的题材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异域风情”的东方文化,是有意或无意生产出的适合全球化传播的“再生”文本,是文化杂糅的产物。
从内容偏好上来看,北美受众偏好体现个人英雄主义的仙侠、玄幻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言等类型。作品当中的个人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情结,完全符合西方读者的审美习惯。体现中国传统尊师重道文化的《天道图书馆》、来源于东方神话传说故事的《巫神纪》、弘扬中华多样性美食的《美食供应商》、展现现代中国都市风貌和医学发展的《大医凌然》等众多作品,都受到海外读者的热烈追捧。欧洲受众偏好武侠和仙侠等类型,亚洲文化圈特别是东南亚及日韩偏好古言小说。《甄嬛传》《步步惊心》等古代言情小说,受到东南亚读者的热烈追捧,都市现言作品在东南亚国家也颇受欢迎。韩国受众偏好宫斗、灵异、推理、罪案等类型,越南受众偏好校园、职场、婚恋等类型。另外,在国内市场体量相对较小的恐怖悬疑和科幻题材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也比较高,喜爱度都达到了20%以上,是亚洲和欧美地区读者的偏好题材。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作家协会等各部门的逐步引导下,网络文学现实题材逐渐回归。在传统题材依然有着很高热度的背景下,书写新时代中国的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品也已大踏步迈出国门。这可以从2022年9月中国网络文学作品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中窥见。此次被收录的共计16部作品,包括《复兴之路》《大医凌然》《大国重工》等现实题材作品。这既表明国外文化界对中国网络文学的认可,也体现出国外受众对了解当代中国的渴望。
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带来了海外模仿中国网络文学、在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平台上发表原创作品的潮流。2018年4月,起点国际开放海外原创功能后,大量海外作者开始在起点国际发表网络文学作品,在仅仅一个月的测试期内,海外注册作者超过1000人,共审核上线原创英文作品620余部。各平台上榜的作品中,翻译作品和原创分别占60%和40%。从内容的增量市场来看,大量海外读者在新冠疫情期间投身网络写作成为专职作者,海外本土UGC内容数量攀升。
网络文学特有的大众化属性吸引了数以亿计的海外读者,其中一些海外网文读者已经不再拘泥于受众的身份。他们从国际网文平台的读者摇身一变,借用中国网络文学的套路,使用本国语言,开始进行网络文学主体创作,成为网络文学“洋作家”,当起了我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代言人”。这样的转型使得原本处于客体地位的海外消费者成为网络文学的生产者,完成了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网络文学为世界各地爱好阅读的人提供了实现写作梦想的机会,海外作家的不断加入也为海外网络文学市场注入全新的活力。他们所创作的海外本土原创作品,使中国网络文学在全球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作者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传播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