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艺界不断繁荣的科幻、魔幻、玄幻、“悬幻”等创作及影视产业化蓬勃发展,方兴未艾。这类文学的成功,构成了新的文化市场消费主体,彰显出独特的人文风采。当下,“大数据”“元宇宙”等已然成为时代热词,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正在孕育着足以开启人类文明新篇章的精神力量。国内外执着于科幻题材的写作者们,他们在作品中展现的时空范畴、生态导向、文史情怀以及精神追求,应该如何适应、提升或改善人类世界目前的社会需要?关于这些,我们仍言之甚少。
如果说,达·芬奇的维特鲁威“方形人”与“旅行者号”携带“光盘”远航太空,标志着从文艺复兴到现代高新科技发展的未来方向,那么,在航天航空、虚拟现实、基因工程、AI技术等热潮迭起的当下,科幻创作更要以其特有的时空理念与生存智慧,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精神升华。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尤其欣赏以转世“魔神”张亮——也就是前生的“量子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文——为主角的《井中之城》。这部22万余言的长篇小说,恰如刘慈欣所说:“展现了科学的诗意和宇宙的美感。”
在刘洋的《井中之城》中,主人公快递小哥张亮生活的繁华城市,坐落于数千米深的井下。每天,他沿着相似相近的路线,来来回回送货上门,奔波于千家万户。一切看似平淡无奇,只有仰望天空,那个圆形豁口中零散四射的星月余辉或阳光晨曦,隐约透露着难言的怪诞、明媚和神秘。同样辛劳勤恳、漂泊不定,张亮绝非现实社会“拉车”路上拼命而又“认命”堕落的骆驼祥子,也不是控诉、反抗阶层固化而又歌舞卓立的“流浪者”拉兹。恰恰相反,《井中之城》彻底置换了经典文艺中的三维时空与客观世界,将传统的“前世”“轮回”编织为多重关系的交错博弈,层层递进地推动主人公命运的喜怒悲欢和虚实衍变。
作者刘洋是物理学博士,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中,绽放数理逻辑的知识花蕾,以对标现实又颠覆现实的细节描写,绘出一幅幅“井”中天地的生活图景,说理抒情,揭秘释疑:原来张亮在其“前世”的童年失手误杀了胞妹,被当作神秘的“转世魔神”,在经历了“二维生物”的威胁与各种危难摧残后,完成了另类的如“上帝”般的“掷骰子”大赛。最终“分身”有术,留下另一个“张亮”给“井”下世界的妻子和母亲,而他“本人”飞升“井”外恢复为“叶文”。无疑,小说里所谓真实的边界不合逻辑,或故意违背物理规则。因此,使现实中读者所坚信的一切都变作迷幻而虚化,导向未知的渊薮,又伴随情节的发展推进,逐渐认可张亮确信找到了“世界的真实”。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幻文类都被归入更大范畴的幻想文类之内。《魔戒》《哈利·波特》《指环王》与《外星人ET》《星球大战》《黑客帝国》《银翼杀手》《2001:太空漫游》等作品,在有些语境下可以被合并“同类项”。近年来,《阿凡达》系列电影引发观影热潮,借此联想古往今来东西方戏剧的起源发展,或许可以说,潘多拉星球、纳美人、希腊神祇,与中国傩戏的祭神跳鬼、狂欢自娱,在幻觉、幻象、幻境的现代感受上,并无二致。所以,老子《道德经》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刘洋笔下,通过“张亮即叶文”的前世“生活在一个叫作深圳的城市”,形成更加深刻紧迫的人文“悖论”——我们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否能够确切地区分真与假?世界的客观真实性,值得我们始终坚信不疑吗?《井中之城》里鲜活灵动的艺术表达,对这类涉及“元宇宙”的终极探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张亮经历了一系列迷幻迭出的奇异、惊悚体验之后,醒悟到身在其中的“井”下城,不过是赛博格“元宇宙”中的虚拟幻境与幻象。自己的青春和人生,也是被重重设定而日见困顿、窘迫的命运轮回。从自为无知到自觉惊醒的张亮、叶文们,映射了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的“芸芸众生”。
在“元宇宙”浪潮洪波涌起的时代背景下,《井中之城》预示了伴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精进和实践落地,可能会逐步取消纯粹物理意义上的“真假”界限。我们面临着以往从未涉及的超越性命题:如果元宇宙和现实生活并驾齐驱,两者皆真,何为假?相反,如果经过实证两者皆假,那还有没有真?果真如此的话,人类就不仅难辨“真假”,甚至也不能确信自己的客观存在了。这样的人类还有没有衡量生命价值的客观尺度?小说的主人公作为“井底市民”轮回千余年,终于回到了真实的地球上,但他作为真实的地球人,又会因此面对什么样的人生和未来呢?恰如电影《黑客帝国》的现实迷幻,公元22世纪的人类,生活在由机器人安排的虚拟世界“Matrix”之中而浑然不觉。后来,通过尼奥对话“Matrix”的设计者,指出连所谓的锡安基地乃至尼奥本人,事实上都是设计好的程序或由机器孵化出来作为程序载体的肉身。这十分符合波兰科幻作家莱姆的理论,即所谓“宇宙的物理学是它的社会学的产物”。
在《井中之城》里,刘洋安排主人公张亮出逃必须通过特殊的规则严苛的骰子游戏,并在游戏中隐藏了回归真实世界的数字密钥。由此,小说构建出传播物理知识的趣味迷宫,在类似科普的同时,巧妙地运用悬疑、追逃、史料、掌故等传统文学元素,丰富了科幻表达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地展示了作者掌握的创作技法。
故事最后,张亮复制了自己的替身留在“井中之城”——这是生命意义存在的标志,也是思想价值追求的象征。所以,我们将要牢牢把握科幻与时俱进的思想鉴证,所谓“人类世”的升维创想与心智情怀的浪漫博大,必将引发无涯无羁的精神共鸣。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今后和未来,或许要以“幻”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