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尚恩) 5月22日,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丁玲研究会主办的丁玲文献数字化建设与研究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中国丁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贺桂梅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中国丁玲研究会将充分合作,系统整理馆藏丁玲文献,加强对丁玲手稿的写作时间、研究价值等相关信息的辨别和考证,对手稿内容作准确转化;为手稿文献拟写精要说明,编写检索关键词,建立馆藏丁玲文献数据库;在馆藏丁玲文献数字化转化基础上,加强相关学术研究工作。
王军表示,丁玲文献数字化建设与研究项目是推动数字赋能文学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具体举措。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在明年丁玲诞辰120周年之际推出一些研究成果,不负文学前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文学资源。同时以馆藏丁玲手稿研究为突破口,不断带动馆藏其他作家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贺桂梅谈到,丁玲不仅是作家,也是重要的文学组织者。对丁玲及其作品、活动的研究和评价,涉及20世纪中国革命与文学的核心议题。丁玲全集尚不全,丁玲作品的版本研究需要加强,丁玲日记、书信、手稿等还有待整理。因此,需要集合多方力量推进丁玲文献数字化建设与研究项目。
据介绍,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有丁玲先生相关藏品4000余件,包括藏书、手稿、书信、照片、书画、音像资料、生活用品等多个门类。这些馆藏中不乏珍品,如丁玲亲笔题签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精装初版本,《在严寒的日子里》《风雪人间》《杜晚香》《访美散记》等作品的手稿,还有丁玲的日记、创作笔记、斯大林文学奖的证书等。启动仪式上,丁玲研究专家李向东、王增如回忆了丁玲先生家属三次大规模捐赠的情况,中国现代文学馆网络信息部主任辛昭瑞介绍了馆藏丁玲文献数字化工作的进度。王中忱、何吉贤、郭娟、鲁太光、程凯、李蔚超等专家探讨了推进这一项目的路径与方法。
启动仪式后,大家还围绕李向东、王增如著的《丁玲画传》进行研讨。该书是花城出版社推出的“女作家画传书丛”之一,以时间为线索,以一系列照片和精要的文字,勾勒了丁玲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