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外国文艺

日本电影中的女性声音

□赵建中

田中绢代

河濑直美

西川美和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女性问题成为日本电影的一大主题。这期间,日本出现了批判社会阶级矛盾与社会不公的具有左翼倾向的电影。在当时,这是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其中,沟口健二导演连续拍摄了《浪华悲歌》(1936)、《祇园的姐妹》(1937)。这两部电影的编剧都是沟口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依田义贤,主演都是山田五十铃。日本的有声电影始于1931年五所平之助导演的《太太与妻子》,《浪华悲歌》是有声电影初期的杰作。影片以金钱为主题,登场人物的对话很接地气,而且很有效地使用了大阪方言,真实地描写了昭和10年代职业女性的实际,客观地展现了她们走向穷途末路的状况。

沟口导演接着拍摄的是《祇园的姐妹》。该片描写了在京都的红灯区以当艺妓谋生的妹妹与其姐姐的故事。她们对比鲜明,旧式的姐姐对靠不住的丈夫尽情尽义,而作风现代的妹妹对姐姐的这种生活方式感到不满,将男人视为作弄对象。但是现实并不乐观,妹妹因为受伤无法从事艺妓的工作,在医院的病床上愤怒地喊叫:“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艺妓这个职业?”她的愤怒来自她对女人最终被金钱束缚、成为男人自私自利工具的命运的诅咒。影片中,姐姐总是穿着整齐的和服,而山田五十铃饰演的妹妹从一开始出场,就是穿着衬裙懒洋洋地起床刷牙,而那年轻的胴体青春焕发。她主张不听从男人摆布,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以现代的标准来看,她这些自以为是的主张在1930年代的日本却行不通。该片真实地描写了她这种愤怒与焦躁。

战后,沟口导演继续拍摄出探讨女性社会地位的杰作。《夜晚的女人们》(1948)描写的是一个家庭主妇与她的干妹妹的命运。这个家庭主妇是带着孩子的寡妇,她沦落为被称为“潘潘女郎”的妓女,向美国占领军士兵卖春。这位原本贞洁、贤淑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听到丈夫战死的消息后放声大哭。在接下来的场景中,她化着浓艳的妆,头上戴着丝巾,穿着暴露的服装,艳压群芳,让人惊讶于她的巨大变化。扮演这一角色的田中绢代的魅力也不容小觑。

沟口导演根据井原西鹤的同名原作拍摄的《西鹤一代女》(1952)描写了在江户时代的封建主义压迫下大户人家的女佣与周围男人的关系。她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无定所,抱着席子流落街头,最终沦落成卖春妇。

在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老牌女演员田中绢代除了出演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伊藤大辅、黑泽明等著名导演的电影之外,自己也执导了六部电影,是女性导演的先驱者之一。她的第一部作品《情书》(1953)讲述的是一位日本女性爱上了返回本国的美国士兵,拜托一位青年代笔写英文信的故事。这是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第二部作品《月升中天》(1955)以轻松幽默的气氛描写了年轻男女的恋爱,是一部十分出色的作品。第三部作品《永恒的乳房》(1955)是一部描写一位因乳腺癌而去世的女歌人的传记电影。第四部作品《漂泊的王妃》(1960)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土地上扶植伪“满洲国”,日本女性被嫁作“王妃”的悲剧。第五部作品《夜晚的女人们》(1961)描写被送进妓女行为矫治所的主人公与工作人员和周围人的关系。这部影片抑制了感伤主义的调子,风格流畅,很温暖人心。第六部作品《阿吟大人》(1962)讲述的是战国时代的茶道老师千利休女儿的命运。这六部作品都是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可见田中虽然是演员,但是作为导演也具有非凡的能力。但田中在拍摄完成第六部作品后就辞去了导演一职,专心做女演员。

作为女性导演,浜野佐知导演在“粉红电影”这一特殊领域拍摄了三百多部电影。所谓“粉红电影”,就是用300万日元左右的低预算、全部采用外景拍摄、服装由演员自己准备、一周左右拍摄完成、两三部电影一起上映的以性为主题的成人电影。浜野想当电影导演的1970年代,没有制片公司愿意将女性作为新人接受,唯一让女性加入的是“粉红电影”领域。

在国外,一旦制作了表现性的成人电影,演员和导演就无法回到普通电影的世界。两者的区分非常明显。但在日本,从“粉红电影”起步,活跃在普通电影中的导演不在少数。2009年凭借《入殓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泷田洋二郎导演,在世界三大电影节戛纳、柏林、威尼斯都正式参展、如今已成为巨匠的黑泽清导演,在海外大获成功的《谈谈情,跳跳舞》(1996)的周防正行导演等也是从拍“粉红电影”起家。另外,也有评论家认为,1960年代的若松孝一导演和足立正生导演在“粉红电影”中加入了实验手法,具有作家电影风格。

浜野佐知在“粉红电影”领域作为副导演开始导演生涯的时候,受到了来自电影制作现场的男人们的性别歧视,他们说:“女人怎么能拍电影呢?”同时,她也为银幕上的女性形象震惊。面对女人心甘情愿地被施暴这一纯属男性利己性的幻想,以及对未成年人的暴行,她决定不与他们步调一致,晋升为导演后也一直坚守着这个决心。与此同时,她不是从男性的规定,而是从女性的角度自由地追求性的表现。浜野导演在拍摄“粉红电影”的同时,也在1998年拍摄了《第七感界彷徨,寻找尾崎翠》(1998)这部普通电影,探讨1920年代创造前卫文学的女作家尾崎翠的人生对今天的意义,表现手法自由畅快。这部电影从尾崎的临终场面开始回溯她的人生,并与她的代表作《第七感界彷徨》戏剧化地结合在一起。影片还加入了女性聚会以及对女性学与女性文学相关专家的采访,风格新颖。

在1990年代以前,女性导演进军影坛很困难,但在剧本创作方面,水木洋子和田中澄江,还有最近的筒井智美、奥寺佐渡子等优秀的女性编剧十分活跃。在电影制片人行列,也有从场记开始就成为黑泽明不可或缺的工作人员的野上照代,海外合作很多的富山加津江等也很活跃。另外,不少导演的配偶如森田芳光导演的妻子三泽和子,冈本喜八导演的妻子冈本美子,大林宣彦导演的妻子大林恭子等也都作为制片人活跃在影坛。

在年轻一代的电影制片人中,有在2006年包揽所有电影奖项的《扶桑花女孩》(李相日导演)的制片人石原仁美。曾经繁荣的福岛煤矿关闭了,为了振兴城市,该地区建立了以草裙舞表演为特色的夏威夷中心,并逐渐走向成功。该片就是根据这个独特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中有从东京来教草裙舞的女性、学习草裙舞的少女、在煤矿工作的母亲,是一部以女性为中心的作品,表现了以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的女性的能量和创造性。石原负责这部电影从策划到选角、沟通、制作的所有工作。

最近在国际上获得认可的河濑直美、西川美和、荻上直子、横浜聪子等女性导演越来越活跃。通过8毫米电影胶片拍摄、取材于个人生活的实验性电影《萌动的朱雀》这部长篇电影,河濑导演初次登上影坛。她将故乡奈良深山中的家族生活通过特别的时间与昏暗的灯光来捕捉影像,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历史上以27岁的最年轻年龄获得新人导演奖。之后,她又拍摄了反映老龄问题的《殡之森》(2007)等在国际上受到高度评价的作品。细看演员的表演,可以看到影片细致地描写了缓慢流逝的时间中的人际关系。

同时也写剧本的西川导演一直以家庭作为题材。她的处女作《蛇草莓》(2002)由于巧妙地描写了父母与两个孩子家庭关系崩溃的状况而受到关注。她的第二部作品《摇摆》(2006)通过兄弟两人暗恋的女性从桥上坠落的事故,描写了留在本地的胆小鬼哥哥与在大城市作为摄影师工作活跃的弟弟的兄弟关系。表现人际关系的微妙发展是西川导演最擅长的领域,第三部作品《亲爱的医生》(2009)就是通过对在偏僻的山村作为医生受到当地老人们敬仰的男子、身患癌症的老妇、年轻的实习医生和护士之间关系的细致描写,获得了很高评价。

在美国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的荻上直子在堪称是新人导演登龙门途径的日本PIA电影节的竞赛中获奖,并凭借获奖资格制作了第一部长篇作品《吉野理发之家》(2003)。讲述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日本餐馆的女性与在餐馆帮忙的两位女性之间的故事的长篇作品《海鸥食堂》(2006)以缓慢的节奏娓娓道来,很有魅力,取得了成功。之后的《眼镜》(2007)描写一位在人生道路上突然息脚的女性离开都市来到南方的小岛,与岛上的人们一起度过治愈时光。这也是一部在国际上很受欢迎的作品。

横浜聪子导演在东京的电影专业学校——电影美学校学习电影制作,第一部长篇作品《炸面+雨》(2006)虽然是自主拍摄,但在CO2电影节上获奖并受到关注。第二部作品是《奇迹爱情物语》(2009),该片以青森为舞台,讲述了脾气古怪的青年向从东京来的美丽的幼儿园老师献出纯真的爱情。全片用横浜导演与松山健一的故乡青森的方言念台词,由此激发出演员的魅力,她的才华受到瞩目。

在以实验电影为中心的影像论坛附属影像研究所学习的棚田由纪也在日本PIA电影节上首次亮相。描写1960年代的民谣歌手高田渡的纪录片《高田渡之歌》(2003)是在她在影院上映的第一部作品,这以后她一直顺利地拍电影。她凭借《百万元与苦虫女》(2008)获日本电影导演协会新人奖,电影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性,没有固定的工作,一直打工,而在积攒了一百万日元之后,就又去找别的工作,辗转于日本各地。将一件事做到底觉得没面子,不想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是现代日本年轻人的心理,影片将这一心理巧妙而鲜明地描写出来。

在以往的日本电影制作中,女性被限制在剧本、剪辑、化妆等领域,但是在现代,日本女性越来越多地进入导演、编剧、制片人、副导演等领域。与此同时,女性问题也从女性的角度积极提出,用贴近现实的眼光描写女性的魅力和坚强。不再是由男性决定“女性应该这样”的理想模式,而是“我们是这样思考的”“我们想要这样行动”这样的理念,近年来在众多女性导演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在电影银幕上展现。

2023-06-07 □赵建中 1 1 文艺报 content70313.html 1 日本电影中的女性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