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少儿文艺

它们从遥远的星系来到地球

——谈《德凯奥特曼》中的人工智能

□翟小幸

由日本圆谷公司出品的“奥特曼系列”电视剧,从诞生之初就带有明显的科幻标签,以深邃的宇宙、从遥远的星系中来到地球的光之巨人为骨骼,填入以环保、团结、科技进步的相关思考和人与社会存在的意义等话题为核心的血肉。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为无数的观众展示了众多奥特曼的英雄风采。除了巨人英雄大战怪兽,该系列作品中的前沿科技也是无法忽视的一条主线,它与现实的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又根据需要服务于剧情,展现了主创团队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科学与科幻话题,不可避免地成为“奥特曼系列”中的元素。纵观该剧集,自1966年开篇至今,“人工智能”始终存续其中——从一开始的纯粹工具属性,到如今团队的重要成员,这一变化也反映出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和看法。

自2022年7月开始,由东京电视台播放并在中国大陆网络平台同步放送的《德凯奥特曼》中,地球防卫队里就有一名特殊成员——人工智能“哈乃次郎”。为了对抗破坏地球和平的大怪兽,地球和平联盟重组了精英胜利队,德凯奥特曼也来到地球与胜利队一起战斗,哈乃便是这支队伍中举足轻重的一员——它就是人工智能型号“哈乃Ⅱ”,是搭载在飞行战斗机上的战斗型机器人。通过哈乃这一角色,可以折射出该剧的很多优点,比如:由于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隔阂而产生的一些轻松有趣的日常;哈乃可爱的外形与战斗时专业凌厉的态度之间的反差对比;节奏适宜的剧情令哈乃的成长既惊艳又有理有据、张弛有度等等。

奥特曼们平时以“人间体”的形式藏匿于人间,而这些人间体的身份是需要保密的。所以在以往剧集中,总是会出现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主角突然消失的情况,从观众视角可知主角是以奥特曼身份继续战斗,但代入剧中角色难免会觉得不太合理。《德凯奥特曼》安排人间体开另一架战机,当需要变身为奥特曼时,哈乃就可以同时操控两台战机,让隐瞒人间体这个设定变得合理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密身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相对而言更加严谨。哈乃作为机器人,在处理战斗相关的记录数据时,会将人间体变身为奥特曼的画面放入保密文档,在这样的活动中,习得了“保密”这样原本不属于自己身份的情感。

作为一名战斗型机器人,哈乃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和分析水平,每一次或大或小的战斗经验都使它不断成长。一开始它只是听从指挥的纯粹机器人,随着剧情的发展,它已经可以通过分析战斗情势和收集的数据,独立完成紧急应变,利用自己的伙伴一起打败敌人。到了后期,哈乃已经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整合所有资源和人员,可靠地给出大方向上的战斗方案。此时的它已不再是一个单纯完成指令的机器人,而是已经拥有了独立意志。

人工智能的觉醒,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是科幻作品中占比很大的一部分。在经典科幻作品中,刻画鲜明的人工智能有:《我,机器人》中的机器人,《Halo》系列作品中士官长的随身AI科塔娜,《攻壳机动队》里的攻壳车—塔奇克马……这几部作品中的人工智能,都是拥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代表。简单整理一下它们发展出自我意识的过程:这些机器人拥有人类无法企及的信息存储、识别和提取系统,搭载了视听和语言功能,而语言又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与人类的交流过程中,它们对于“情感”相关的反应产生出好奇,包括正向的守护、思念、陪伴,以及负面的压迫、丢弃等情感,当这些人工智能开始注意到这些情感,并且有了足够的数据库去观察和思考后,也就有了逐渐改变原本信息交互模式的条件,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情感内化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再简单回顾一下“奥特曼”系列中出现过的人工智能,大都是以朋友身份陪伴在大家身边,作品也不断地在探索人类与人工智能相处和协作的可能性。材料、机体和软件的升级进步是哈乃存在的必要条件,友善、团结和把它当成伙伴的人文环境是人工智能开始进化出人类特质的催化剂,不需要外形和皮肤多么像一个人,能处理情感信息而不是冰冷的信息交互工具,就可以看作是合格的人工智能。再往前追溯,也许哈乃的这些转变,从它拥有“哈乃次郎”这个名字时就已经开始了,不再是量产的机器人型号“哈乃Ⅱ”,而是胜利队的正式成员——哈乃次郎。

2023-06-09 □翟小幸 ——谈《德凯奥特曼》中的人工智能 1 1 文艺报 content70342.html 1 它们从遥远的星系来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