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文学界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广大文学工作者要以此为指导,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用优异的文学作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动力之源,描绘中华文明的未来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科幻作家刘慈欣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有感触,认为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使我们对中华文化厚重的历史与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科幻文学创作者,他在创作历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幻文学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表现中华文化。“当我们从宇宙和未来的视角观看,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永久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科幻文学在这方面能够作出独特贡献。”他谈到,科幻文学在整个文学版图中具有某种超越性,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相比,科幻文学可以把中华文化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时空背景上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恰恰是科幻文学中中华文明在未来和在广阔宇宙中的形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文明获得了全新的活力,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增添了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未来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科幻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也要用这样一种向前看的眼光,用文学描绘中华文明辉煌的未来。”
在认真学习和反复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后,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武汉市文联主席池莉对中华文明突出的五个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印象深刻。她认为,这个重要论述具有十分具体的指导意义,为文艺工作者在当前新的起点上,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开拓了视野、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名在基层文化单位工作过多年的文艺工作者,她深切认识到,作家不能再仅仅依靠原有经验与工作惯性进行创作,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必须努力提升思想高度和认识修养,进一步修炼内功,刷新文学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上海文学馆,包括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创立、活动的早期经历等,翻开这些风起云涌的红色篇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作为蕴含其中的动力之源,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奋进百年的实践进程。”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孙甘露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按照时代步伐,奋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谈及文学创作,他认为,必须要把接续传统,尤其是中华文明悠久、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入体察当下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同时怀抱对未来的展望。这是上海这座具有深厚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城市的底蕴,也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动力。新时代以来,上海逐渐培养了一批同时从事创作、翻译以及评论、编辑的青年文学工作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他们创作、研究风格各异,但都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脉络,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现当代文学发展的特点。
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结合,展示新的文明形态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曾提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此次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两句话表达了一个意思:中华民族不仅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还要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火药、活字印刷、拱和榫卯建筑法、瓷器、丝绸、尾舵、运河水闸、铁链悬索桥、地震仪、曲柄、马镫……仅在15世纪之前,中国人就完成了百余种重大发明。除此之外,中国还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贡献了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伟大思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高度的自觉、自省和自信。文学永远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已经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地,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过无可估量的贡献,未来还将向世界展示新的文明形态,创造新的辉煌。这是中华民族的胆识、气魄和信心。”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我们的文化底气,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们要扎根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坚定为人民创作的信念。文学即人民,人民即文学,努力抒写时代的风云变幻、风和日丽,展现新时代新华章。”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吉林省作协主席金仁顺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感触良多、深受启发。她认为,新的起点离不开对传统的重新学习,知往才能焕新。中华民族一向有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文学作品中。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我们应该通过文学创作,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同时还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结合,通过创新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互交融,产生新的艺术价值。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达正能量,引导社会新风尚。“文学作品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更细腻深沉,更深入人心,影响更深远长久,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重视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唐家三少表示,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后,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他深刻感受到,网络文学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能如此高速,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文学对中华民族超过五千年的文明史作了文化传承。传承、融合与创新是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网络文学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网络文学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作为网络文学作家,他表示,希望与各位同仁一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欣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