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原以为”与“实际上”

——评《聪明儿童方法书》 □王 林

一套5本的《聪明儿童方法书》摆在我的案头,我粗略地翻了翻,对这套书有些初步印象。等有时间细读时,才发现自己的“原以为”大有问题。

原以为故事“主题先行”,实际上趣味性却很强。初看这套书的内容简介,会觉得这是套“主题先行,艺术平平”的书。这类书在创作中很常见:想让孩子不要淘气调皮,就编个小猴子调皮淘气受到惩罚的故事;想让孩子爱卫生,就编个小熊不爱刷牙的故事。这种“糖衣药丸”式的创作,以其“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茅盾语),早已被创作界摒弃,也很难打动孩子。

可仔细读这套书的内容才发现,内容很丰富,故事很有趣,人物很立体。故事当然主要是针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写成的:如何结交朋友,如何避免拖延症,如何善于学习,如何善于思考,如何善于沟通。在书中,杰米有上述“问题”,小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书中还安排了“魔法”,有插科打诨的瓢虫,还有各种“灵光一闪”的角色,例如描写杰米行动力缺乏,就用树懒来对比。全套书语言幽默,但又不是单纯搞笑。

原以为插图很粗糙,实际上很耐看。初看这套书的插图,会觉得插图有些粗糙。线条紊乱,色彩无层次。但实际上,插图其实很耐看,整体风格属于漫画,当然不能用图画书的风格来要求。用线勾勒的漫画,简约传神,略有夸张但不戏谑,类似于《小屁孩日记》的风格,有一种“我也能画”的亲切感。画面上也洋溢着童真童趣,甚至有的地方很像“儿童画”,成人要画出这种感觉的画并不容易。

原以为设计很乱,实际上自有风格。初看这套书的设计,会有一种乱糟糟的感觉,字体用的手写体,大小不一,有的还歪歪斜斜,每页的版式也没有统一风格。但实际上,这套书在乱中有整饬。非标准字体反而显出某种个性风格,又和“儿童性”的插画和文字相得益彰。

形式应为内容服务。这套书无论从故事、插图还是版式,都试图呈现“仿儿童”的风格,以此贴近小读者,消解故事主题带来可能性的沉闷。令人读来不别扭,不冲突,协调统一。

最后,不妨谈谈我对“方法”的理解。方法是底层逻辑,是归纳法,是高度凝练的。思考有路径,阅读有技能,学习有策略,这些都是方法。在我看来,所有学习都是“时间+方法”结合。如果没有方法,孩子无法形成高阶思维能力,就会思考无方向,阅读沉溺于故事,学习上只会刷题。

由此,作家余娟和吴甘霖提倡的孩子的“方法学”,在本套书中有详细表现——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而是把“法则”穿插期间,变成孩子能理解、好记忆、可遵循的行为准则。

2023-07-21 ——评《聪明儿童方法书》 □王 林 1 1 文艺报 content70950.html 1 “原以为”与“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