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清明》工作之前,我是一个写作者,对刊物充满了崇敬之情。记得我来杂志社报到的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把几扇陈旧的木门擦得干干净净,又把编辑部红色的斑驳的木地板拖得纤尘不染。在我的感情里,这里不应该有灰尘,而应该是窗明几净。
这些年来,我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审稿约稿和发行工作中,甚至荒废了曾经挚爱的写作。茫茫的稿件磨去了我的青春,也磨亮了我的眼睛。到了2018年,我开始主持杂志社的工作,当前任主编把茅盾亲笔题写的“清明”手迹交给我时,我感到一种文脉的传承和责任的重大。
经验告诉我,一本优秀的杂志是慢慢生长出来的,不是用催熟剂催出来的,它伴随着几代人的辛勤付出,才终于有了旺盛的生命和飞翔的翅膀,我们热爱这样的生命。
杂志一期期地出版,对于主编来说,也是一次次攀登,这里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点。“如何使一本杂志在期刊如林的市场中,占有一席地位”,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也是每个主编的梦想。在这里,主编又是一个总工程师,主导着这架机器的运动,我采取的是一动一静方法。
动,就是走出门去,主动去寻找读者。受到手机阅读的影响,现在的文学杂志读者显得越来越稀缺,如何寻找到他们,我们在工作中摸索出多种活动形式,如举办“《清明》读书会”“《清明》评刊会”,设立“《清明》读者服务部”等,为基层服务,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增加与读者的感情。我曾在一次评刊会上听到一位作者说,因为看了一篇讲述亲情的小说,拯救了他多年分崩离析的家庭;有一位读者说,看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而泣不成声,等等,这使我们感受到文学的力量,给读者奉献精品力作的责任。《清明》读书会以《清明》杂志为依托,5年来,已举办30多期。刚开始,我们对读书这种小众的事情信心不大,但做起来后,受到了热烈欢迎。在淮北矿业集团,报告大厅里座无虚席;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们把读书会做成门票发放等,使我们深受鼓舞。“《清明》读书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立足安徽的同时,我们还应邀走进江苏、山东、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张炜、邱华栋、范小青、陈应松、李浩等,都曾应邀参加了《清明》读书会。2020年,《清明》读书会获得了安徽省“十佳阅读推广活动”荣誉称号,形成了著名的公益品牌,扩大了《清明》的社会影响。
静,就是案头工作。刊物的大量工作或者主要工作都是在案头完成的,案头工作的强弱往往影响着一本刊物的生命。首先是栏目的创新,栏目可以说是刊物的眉目和个性,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刊物内里生命运动的情景。有的是先有栏目,再约稿子,有的是先有稿子,再有栏目。但作为一本大型文学期刊的栏目,也不能过于“晚报”化,还要注重稳重性、文学性、思想性,和对当下文学现场的切入性。《清明》以发表现实主义小说为主,以“原创性、文学性、现实性”为宗旨。后来,我又提出了“阅读《清明》,看见人生”的广告语,使《清明》的主旨更加清晰,更易被读者接受。在此基础上,我们设立了《名家新作小辑》《女作家小说专号》《中篇小说专号》等。一些青年作家喜欢在文本上做一些探索,这是一种可贵精神,近年来,我们又新设了《跨界小说》栏目,专门呼应他们的创作。散文栏目有《杂花生树》《人间辞》《云上纸上》等,我们要求散文题材也尽量以人物和亲情为主,这样和小说相辅相成,成为小说的一个延伸。这些栏目都成为了杂志的品牌栏目,有的读者追着栏目读(订)《清明》,有的评论家追着栏目评《清明》。培养文学新人,一直是《清明》的重要工作,我们设立《新皖军》专栏,对相对年轻、稚嫩、有潜力的文学新人进行集中推出,不仅刊发作品,还配发评论,让他们通过《清明》的平台走向了全国。
刊物再怎么变,重要的还是取决于每期是否都有重点作品。离开高质量的作品,其他创新都毫无意义。近年来,《清明》发表的大量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在国家权威选刊中的选载率一直名列前茅。获《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荣登中国小说排行榜、收获文学排行榜、城市文学排行榜等。
《清明》注重与其他优秀刊物的交流和学习。今年5月6日,由清明杂志社主办的“长三角文学期刊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长久以来,以《收获》《钟山》《江南》《清明》等刊物为代表的长三角文学期刊,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清明》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和纸媒萎缩等一系列共同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压迫着我们,我觉得要做一个小学生,坐下来,与这些优秀的兄弟刊物进行一次有温度、有深度的探讨,对刊物发展进行一次破壁。经过长久的准备,我们成功主办了此次座谈会。各品牌刊物加强阵地联盟建设,携手营造健康的文学生态,让三省一市的文学期刊在更高质量的标准上,促进各自优势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实现共赢发展。
转眼,我在《清明》工作20多年了,伴随着《清明》的成长,我经过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如今我和这本杂志已血肉相融。2021年,铁凝主席给《清明》题词:“《清明》应春天而生,是春天的事业。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中,《清明》构成了独特的美景。祝《清明》一秉初心,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盛大春风中,迎百花齐放,看姹紫嫣红!”这是铁凝主席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鞭策,我们愿乘着这个春风,把《清明》的高质量发展推向更远。
(作者系《清明》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