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文学评论

短小说非常考验作家讲故事的能力

——王啸峰《虎嗅》里的市民文学

出生在苏州、生活在南京的城市文学作家王啸峰并未将视角放在某一个城市,他笔下的作品可以用“新江南城市故事”来概括。读者可以看到苏州、南京街巷、楼宇之间的影子,捕捉真实的市民生活。

小说集《虎嗅》包括24篇短小说,在创作前,王啸峰并未走进24位主角的生活,虽然时常接触到厨师、快递小哥、文员、保安等,但他们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到底有哪些?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经历,是否代表当下城市基调?他都不清楚。带着这些问题,他在高铁上、地铁里、小吃店中仔细观察,尽其所能采访、对话、搭话。结合近几年关注的几十个人物原型,经过聚焦、提炼,形成了一组立体城市百姓群像。

《虎嗅》的故事虚构的发生地是具有现代性和竞争力的城市,但并未脱离生活的质感。“她老练地先去特价区看看有什么便宜货。关门前一小时,超市会低价处理一些生鲜食品。她边看边挑,不是嫌快到保质期,就是嫌品质不好。突然,几捆碧绿的茴香菜映入她的眼帘。她捧在手上,细细端详。新鲜的茴香菜散发出特有的熟悉味道。”《立春》里虚构的场景让我们回归日常,虽然茴香菜是作家设计的线索,贯穿情节的始终,但其也是超市常见的蔬菜,牵动主角的心也带出她寄托在熟悉之物上思念的母亲。同样讲亲情的,《小寒》中的人物就像我们身边刚高考结束的弟弟妹妹:“考取北方大学的那天,母亲跟他说,心里装得下江南一片湖,就能装下人世间。他扶着母亲,站了很久,直到母亲的身体渐渐往下坠,他才轻声对母亲说:‘我们回去吧’。”亲情在小说中没有用过多的情节去铺垫升华,平实的语言、舒缓的节奏、往昔的记忆穿插,就像真实发生一般。

因为观察熟悉城市生活中的一切,所以王啸峰可以理解笔下的人物。《立冬》里面对生活与工作的选择时,她与他的心理拉锯不也是我们会面临的吗?一边是家庭,一边是事业,总有一方需要退让。小说结局是丈夫放弃自己的专长,调回本地从事培训业务,让妻子安心援藏。在作家的创作谈里也提到,这取材于彭金章与樊锦诗扎根敦煌的故事。小说家有时候也会在故事里虚构另一个自己。《小雪》中的借调青年,与从事文字工作半生的王啸峰在文学中相遇了。“他选了一张临湖的公园椅坐下。凉凉的风吹来,他摸摸头顶,头发竟然少了很多,而他虚岁也才三十。城市规划建设特别好,湖比碧源湖大好几倍,四周高层住宅、写字楼各型各色,令他浮想联翩。看似简单的一户人家、一格办公席位,都是奋斗而来的。”这位在公园踌躇的青年,更像是作家年轻时的状态。不管前路如何,他都会在这条路上走得稳健,不露声色。

在时代洪流中,每一个人都在经营着自己的一小方天地,孤独中也能找到自愈的通道。《冬至》讲述的是一对理发师夫妻的故事,街边不起眼的店面与熟悉的老客户,呈现了一种老城区的生活面貌。“坐着的客人全嚷起来了……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唰’地给第一位客人围上白色围裙,操起打薄剪刀,认真地操作起来。大家闭了嘴,瞪大眼睛看着她……”“老板娘啊,你这么能干,以前怎么没见你出过手啊?”“我只能顶班,应急。”“理得好啊!比亮哥还好,以后我来,就嫂子你给我理了!”理发师质朴的话,老顾客亲切直白的赞扬,真挚又朴素。当它们成为文学作品时,让读者了解的不是某个新闻事件,这些鲜活的形象更像是一帧帧弥补生活空缺的影像诗,让我们走进不曾记起的角落,重新温暖了奔波的内心。

《虎嗅》一书以“短小说”为特色,其中每一篇小说篇幅在3000到5000字不等,短小精炼,描绘了一幅幅现代繁华而又温暖接地气的城市图景,市民的日常生活是小说的底色,贯穿始终。短小说的创作是非常考验作家的,既要讲好故事,有留白的空间,更要避免旁逸斜出,直击故事的灵魂。此外,王啸峰巧妙地用二十四节气为引,使小说集获得了内在结构的整体性与延展的可能性,让空间的视角转换到了时间的视角,每一篇都有相似的境遇,也有不一样的温暖。那些都市生活中的芸芸众生,王啸峰敏感地“嗅”出他们身上特有的味道,借助文学,传达普通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陆 萱

2023-07-28 ——王啸峰《虎嗅》里的市民文学 1 1 文艺报 content71039.html 1 短小说非常考验作家讲故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