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由中国电视艺委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追光的日子》研讨会在京举办。该剧讲述了一位外表放荡不羁但内心热爱教育事业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郝楠,带领一群性格迥异的高三学生克服困难、找寻梦想、追求梦想的故事。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翁波认为,《追光的日子》题材新颖、敢于突破、寓教于戏,就教师职业发展、师生关系、青春期教育、职普分流、高考复读、志愿填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社会热点进行探讨,为青春校园剧打开了新格局。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谈到,主创团队对扎根时代沃土的真实故事进行萃取提炼,为整个作品真挚自然的表达奠定了基础,将家国情怀、时代文化细化到日常个体的感悟,带给观众沉浸式审美体验和真实感受,让每位观众都能在剧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
据该剧总制片人李峥介绍,他希望通过三层人物关系的搭建,以高考这一核心事件映射更广泛的现实与理想。第一层为同窗情,任真、高远等14班的同学们凝聚在一起,建立了真挚的情谊,携手成长、共同进步。第二层为师生情,郝楠重回讲台,为了更好教学,他在学生家访过程中不断发掘每个人的闪光点,“亦师亦友”的感觉是团队共同想呈现的效果,希望郝楠那种非说教式、寻找矛盾根源的解决问题模式也可以对现实有所启发。第三层为亲子情,剧中通过塑造多个不一样的原生家庭,展现了中国式的家庭相处模式。这三种情感关系相互交织、不断递进,层层传达出世间温情,奏响剧中每个角色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成长共鸣。
与会专家认为,教育是人生成长阶段的一束光,教育者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对学生心智、心灵的启迪。该剧体现了教育理念上的改变,教育讲究“三位一体”,即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该剧“不以高考的成功作为最后的成功”的主张,真正体现了这种“三位一体”的理念,它让观众看到了师生的真诚交往和共同成长,看到了家长和学校的良性互动。剧集收官后留给社会长远思考,为相关题材影视创作带来经验启示。(视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