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尚恩) 8月25日,由《诗刊》社、江西省文联、江西省作协共同主办的江西诗派与新时代诗歌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出席并讲话。《诗刊》主编李少君和副主编王冰、霍俊明,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江西省作协主席李小军、副主席曾清生等主办方代表,以及20多位学者、评论家、诗人参加研讨。
施战军在讲话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些特性体现于具体的文化实践之中。江西诗派的创作在彰显诗歌发展的连续性和创造性方面是非常突出的。他们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精神基因。今天我们正在不断探寻新诗现代化的审美原则,需要将传统诗歌作为传承发展的精神资源和诗学参照。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看,需要我们梳理传统文化,认识使命担当,形成一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中的时代诗学。
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流派,以黄庭坚为领袖,提倡学习杜甫的诗歌创作,诗风生新瘦硬,诗意跌宕起伏,对南宋及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会专家谈到,江西诗派的形成,意味着地域概念的自觉、师承文脉的自觉。近些年来诗歌文化地理属性的彰显,就可以和江西诗派这种传统相应合。江西诗派在创作中追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在创作中开拓出了与唐诗不一样的诗歌景观,这和我们今天强调的“尊古不复古,尊古不泥古”有内在的一致性。我们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求变求新、推陈出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情绪、时代意象、时代语言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新诗文化的传承发展。在当下的诗歌写作中,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诗歌,凸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