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新闻

对真实的共同追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纪录片与报告文学“双向奔赴”学术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许 莹

8月31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东城区委区政府承办的纪录片与报告文学“双向奔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旨在为报告文学与纪录片行业的专家、纪录片制作机构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深度挖掘报告文学与纪录片的融合发展,探索纪录片的文学属性,促进中国纪录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邓凯,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余雷出席会议。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宏甲,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纪红建、李春雷、李青松,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丁晓平,中国水利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学儒等报告文学作家与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战略所所长、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会长陈大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原办公会成员陈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张雅欣,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蒙等纪录片行业专家展开交流研讨,对真实的共同追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会议由原中央电视台导演、国家一级编剧夏蒙主持。

邓凯在致辞中谈到,纪录片是叙事的艺术,运用光影与文字反映出社会生活和人间百态,具有强烈的文学属性,与纪实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发挥文学作品的母本作用,对于提升纪录片的叙事艺术、打造优质纪录片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纪录片大会上,中国作协社联部从鲁迅文学奖参评报告文学作品中精选50部作品,逐一核实作品版权情况,将作品和作者简介印制成册向参会影视机构发放,并详细介绍近年来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创作情况。这50部作品涵盖题材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是报告文学领域的佳作。

邓凯表示,中国作协社联部作为创投大会组织者之一,联合北京市广电局共同孵化报告文学影视转化项目。与此同时,中国作协社联部与首都纪录片协会将在纪实文学影视转化方面深度合作,不断挖掘纪录片行业人才和作品。未来,中国作协社联部将继续向北京市广电局、纪录片制作机构推荐优质文本,在纪实文学向纪录片转化方面持续发力。

张苏在致辞中谈到,纪录片和报告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美其美。纪录片肩负着国家相册的使命,是一种以真实打动人心的艺术产品,用影像的力量见证历史、记录历史、观照未来;报告文学则以深入的调研、翔实的叙述和严谨的论证叙写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反映社会多姿多彩的面貌。纪录片与报告文学作为具有相似属性的文化产品,美美与共,两者都具有真实性、新闻性、文学性、艺术性,有很多相通的创作理念和思想精髓。本次活动探索打通两者相向引领的通道、创造两者相互赋能的契机、打造两者相互转化的桥梁,是一次崭新的尝试,相信一定可以创作出记录真实、传递价值、引领思想的优秀作品。

画好报告文学与纪录片的同心圆

在何建明看来,报告文学和纪录片一直是亲兄弟、好姐妹。除基于作品整体版权出售的影视转化外,很多纪录片人喜欢跟着报告文学作家一起实地采访,“其实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会发现,报告文学作家更具有文学穿透力,纪录片人的新闻敏感性更强,这两者结合起来不失为文艺创作的最佳方式。”对此,纪录片领域专家学者表示高度认同,如果能够将纪录片“前采”阶段同报告文学作家采访过程凝练成一体、共同创作,最终结果会让双方作品的声量得到成倍放大。

赵捷感到,纪录片的文学性一直有待加强,当下许多纪录片导演存在“按方抓药”编画面的问题,似乎找到一位功底深厚的文学撰稿,导演按照文本插上画面就行,其实不然。“报告文学和纪录片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它们是同心圆,都是社会问题的发现者和国家未来的瞭望者。”他还谈到,当前纪录片创作的宏大叙事愈演愈烈,但缺乏足够多的真实人物纪实,纪录片是发现细节的艺术,报告文学也是如此。纪录片也好、报告文学也罢,不能写成一篇“大论文”,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触见真实。

李青松坦言,纪录片对他的生态报告文学创作影响非常大。他看完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迁徙的鸟》时,理解了两个词:节制、情感。“《迁徙的鸟》全片96分钟,但解说词不到500字。在报告文学创作中,我也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在作品中过多议论、展露自己的思想,思想应当靠作品本身的魅力反映出来。雅克·贝汉小时候掏鸟窝、观察鸟飞翔的各种姿势,在他看来人类有许多梦想,但是人类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像鸟一样飞翔,雅克·贝汉实现了。这部片子饱含情感,观众感受到鸟飞翔的美好,文艺创作最重要的还是情感。”纪录片人阅读量之大曾让李青松感到震惊,“有一次我去《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团队讲课,看到他们几乎把所有有关动植物、博物类的书籍都买来了,临走时还送给我几本我从来没有读过的书。”他建议,报告文学作家也一定要及时、广泛关注博物类书籍。

唯有真实才能让作品立于不败之地

作家王宏甲承担过多部纪录片的撰稿工作。在他看来,纪录片和报告文学的共同生命就是真实,“死守着真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让作品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在纪录片《长征》撰稿过程中,他把作家们写得非常优美的语言拿掉了,“后来电视台、报纸采访我的时候,大标题就是‘打着赤脚写长征’。长征那么艰苦,用优美的语言去表现它合适吗?”王宏甲坚持用长征的语言、战士的语言去写长征,语言的准确性让纪录片向真实进一步挺进。他还谈到,拍纪录片不该沉醉于故事本身,而要讲求它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去思考我们国家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比如这把枪很好,但是我不是为了造这把枪,而是要考虑到瞄准、攻打的对象;我们造一条高级的船,也不是为了这艘船本身,而是为了要更快到达彼岸。纪录片选材时要考虑好拍片的目的究竟在何,万箭齐发冲着目的去,片子不可能不精彩。”

丁晓平同在场纪录片专业人士分享了自己在写作中的两个口号:第一个口号是“千万不要相信一个人的口述史”,一个人讲的不一定是真的,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虚,要努力创作出人人都知道却又不完全知道的作品;第二个口号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知其必然”,要写出、拍摄出最有价值的历史和历史中最有价值的那一部分。丁晓平进一步谈到,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要整体联系、考察发展的历史,突破自身局限同样重要。

清除“双向奔赴”途中的路障

纪录片同报告文学“同祖不同族”,但为什么隔得这么远?陈大立感到,这二者中间还有许多学术问题尚待探讨、解决。比如报告文学中的文字描述如何变成有效视觉?此外还有关于概念定义的问题,比如在文学领域,该如何清楚界定报告文学和长篇通讯,在纪录片领域很多人对纪录片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比如许多摆拍,加入人为调度、灯光的影片究竟是不是纪录片?我们需要通过学术沟通和交流,解决诸多认知上的偏颇,形成有力共识。

陈真拍摄过的多部纪录片作品曾荣获华表奖,在他看来,优质的报告文学作品本身是一个品牌,但也不是所有报告文学作品都适合改编。曾经他在一次报告文学影视改编过程中,前期实地采访时发现书中绝大部分内容对不上,无奈只能另起炉灶调整创作思路。这也意味着,纪录片人需要找到真实的见证者,这一点至关重要。

最大限度发挥双方各自优势

纪红建认为,报告文学作家有很多资源和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报告文学作家非常会选题,他们知道这个时代需要写什么事、写什么人,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此外,由于报告文学作家很早就提前介入文学写作过程中了,其所掌握的资源优势不容小觑。”

李春雷坦言,自己在报告文学领域对小人物的关注较多,“常规来看可能不够震撼,但是每一个小人物背后,可能是一个深邃的世界。”他建议,纪录片界也可以转换一下角度,在宏大叙事之余,从另一个角度写出别样的历史,从而拥有别样的味道。

赵学儒已经创作了5部南水北调题材报告文学作品,几乎见证了南水北调的全部过程。“我一直是所见所写,没有见到的不会写。我写的一个故事就是扎扎实实的一个故事,而不会把一个故事拉长、延展很多。”在报告文学的追求上,他希望打一口深井,在水利领域写深、写透,希望提供给纪录片人第一手的创作内容。

张雅欣认为,报告文学作家和纪录片导演都是十分擅长讲故事的人,只不过讲故事所使用的工具不同。报告文学作家与纪录片人联手,对观众而言不仅能实现文学滋养、影视欣赏,同时也能够实现原有读者群与观众群的互动交流。此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视听语言的影响力也能够更多助力文学作品走向世界。

高晓蒙所在的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纪录片行业第一个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他认为,纪录片+报告文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达到“1+1>2”的效果,特别是面对一个热点社会话题、正面报道话题的时候,双方如果能够联袂出手,对于投资方而言,其收益可能比各自单打独斗都要高得多。除了影响力之外,二者合力在解决重复介绍等方面减少了风险、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研讨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7家会员单位,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鼓润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新纪实(北京)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真实影像、华夏元影(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双诚辉耀传媒有限公司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作品推荐目录”中挑选了包括《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纪实》《庄子传》《涅槃:北京动批三十年》《中国大兴——北京大兴机场诞生记》《中国失踪儿童家庭的忧与盼》《永不打烊的警务室》《故宫文物南迁》等19部作品,有意向将其转化为纪录片,视情况进行筹拍。此外,北京格竺影视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有意向将3集纪录片《桃李的天空》向报告文学转化。

2023-09-04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纪录片与报告文学“双向奔赴”学术研讨会侧记 1 1 文艺报 content71536.html 1 对真实的共同追求让他们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