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不虚此行》:用心倾听,用心记录世间的美好

□杨歆迪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会如何了解我?

《不虚此行》的英文名字叫All Ears,翻译过来大抵是倾听的意思。影片导演兼编剧刘伽茵说,倾听是一个全身心投入让对方的所有语言流经你身心的行为。在《不虚此行》中,写悼词的闻善通过倾听每一个逝者以及他们身边人的声音,给予逝者一个可以自己做主角的故事。影片整体质感朴实,传统的银幕比例和干净的构图,简单得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作品。或许是因为视觉刺激的朴素,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可以去关注听到的东西,让这个关于倾听的故事可以更加温暖地流进每个人的内心。

倾听自我的言说。每一位逝者的故事,都从闻善的手机提示音开始。《不虚此行》虽然是个关于情感和个人成长的故事,但影片真诚地面对当下信息数字化和碎片化的洪流。逝者的妹妹跨过时差打来越洋视频电话,忙碌的儿子一边和闻善交谈一边用两个手机语音办公……移动通信设备在帮助我们迅捷联络的同时,也把我们的时间割裂成一个个自我的分身,乃至在平行宇宙中蔓延生长下去。甘铭的故事最为典型。齐溪饰演的女网友千里迢迢赶到北京,引以为知己的二人其实从未谋面,只凭声音认得彼此。甘铭的精神疾病状况与他在律所的工作顺遂与否看似毫不相干,经由女网友补齐“线上人生”才是牵动他神经最重要的一环。从几年前开始,网上渐渐有了“如果我不在了我的微信QQ账号怎么办”的讨论,我们突然意识到,那些俏皮可爱的ID有一天也会永远灰暗下去。然而,当我们缅怀逝去的网络用户时,好像我们也只了解在此平台上的那个虚拟人而已。

当今时代,彻底放弃线上交流回归面对面的生活似乎已不再可能。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线上/线下的人格二分所造成的巨大割裂感和无所适从。对于大多年轻人,网络上的数字分身甚至比本尊来得更真实。碎片化的生活让时刻戴好人设的斜杠青年保持着和所有人不咸不淡的关系,直到自身也开始困惑: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不虚此行》提出了这个问题,答案要靠我们自己找寻。

倾听北京的声景。我们如何了解一个人?在《不虚此行》中,闻善选择了最简单笨拙又最真诚善良的办法:问问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回答中,我们倾听来自北京的人生百态,也听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潜藏在记忆深处的声音。闻善很“轴”,大哥很“狗”,万家兄妹的北京话将我们带回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城,那个铜炉火锅一扇就红、冰块的冷气迎着风扇沁入心脾的时候。近年来国产电影逐渐认识到方言带来的地缘性对于影片氛围的塑造作用及对特定观众的强烈吸引力,以至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通篇使用方言对话。从北京向外倾听,《不虚此行》尝试着每一种可能出现在首都人生命中的声音:回忆中的板车拖行混着叫卖声、绿皮火车吭哧吭哧地编织着婚姻的故事;北漂闻善给家里打电话才会说黄山话,而创业精英实在无法掩饰自己的长沙口音;单人的出租屋让秒针的声音都如此清晰,隔了一层玻璃的殡仪馆只听到隐隐约约的哀号……声音是和生命有关的。有些声音代表着时间,连通回忆与当下;有些声音代表着空间,跨过山川江海。但是有些声音印证着当下的生活,给每一个生长在北京的普通人以生命的力量,比如地铁和公交车上似乎从来没有变更过的提示音,比如小区楼下的流浪猫叫声。

值得一提的是,《不虚此行》对于方言和背景音乐的使用相当克制。胡歌饰演的闻善与家里人交流时用方言,但在接待每一个客户时尽可能使用普通话。客户群体中,既有口音相对明显的万家兄妹和创业者老陆,也有尽可能隐藏口音的王先生和方阿姨。不让每个角色都使用方言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方言背后的故事,而非透过腔调去辨认字句。同理,对于背景音乐的谨慎也让我们更为明显地感到了影片中刻意强调的音效,它们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却经常为我们所忽略。除了此起彼伏的微信提示、来电铃声、手机闹钟或者FaceTime,还有晾衣架碰撞晾衣绳的琐碎噪音,以及敲打每一个字符的键盘颤音。手动输入三遍之后,电脑的输入法就会记得一个新的名词;但是听过这么多遍,我们却忘记了生活的声景。

倾听电影的诞生。刘伽茵说,如果非常理性地写作,影片中的小故事需要尽可能考虑涵盖亲情、友情、爱情的分类,以及年龄、性别、职业等分类。但因为掺杂了个人生活经验,《不虚此行》只是更多凭借自己的本能诚实地将情感呈现在电影中。毋庸讳言,《不虚此行》因为描写了一个落魄编剧转型写悼词的故事而成为具有自体反思意识的“元电影”。对于稍微有过电影相关行业经验或耳闻的观众而言,很容易就能找到影片中大量充斥的电影创作色彩。闻善几次提到的“观察笔记”是每个电影创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家中的大白板也是编剧们最常用的工具之一。经由“小尹”这个虚构的人物,影片完成了对记录逝去的人和创作全新的人这两种写作方式的勾连,也尝试窥探文字工作的本质——讲故事。乍看起来,为逝者撰写悼词是严肃而纪实的工作,而创作全新的剧本则可以随心所欲。然而《不虚此行》的故事到最后告诉我们,真实的生命可能充满着“不太像他”甚至自相矛盾的故事;虚构的人物也会有自己对于穿衣打扮的想法。真实与否,正如闻善的大白板一样不断翻转,只有被讲述的故事留存下来。

《孟子·尽心上》说,“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在一次次的倾听和书写中,闻善记录下世间的美好,记录下《不虚此行》的人生。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讲师)

2023-09-20 □杨歆迪 1 1 文艺报 content71738.html 1 《不虚此行》:用心倾听,用心记录世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