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网络文艺

我是怎样创作网络小说的

——网络文学名家六人谈

吴半仙

远 瞳

囧囧有妖

桉 柏

三九音域

御井烹香

网络文学旺盛生发,始于写作初心,成于时代机遇,更离不开所有写作者一点一滴的耕耘。无论是知天命的阅历还是Z世代的新浪潮,他们眼里闪烁着同样的光芒,他们对于写作的每一点思考都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报联合中国作家网,推出“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专题,邀请远瞳、御井烹香、囧囧有妖、三九音域、桉柏、吴半仙6位网络文学作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写作初心,分享他们的文学理念与创作细节。 ——编 者

网络是浮躁的,但网络文学不是

□远 瞳

网络文学正从浮躁转向沉稳,能够成功走下来的网文作者们,也在从浮躁转向沉稳。“稳”,是让我们能在这条路上长远走下去的基础。

“稳”,首先是写作的心态,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网文的创作者众多,其中不乏有一定天赋的作者,对这些作者而言,怕的不是某一部作品成绩糟糕,或某一段时间写作的状态差劲,怕的是没有“稳”的状态。

开书时患得患失,过于关注成绩导致心态大起大落;写作时思考太多与作品无关的事情也容易导致心浮气躁,最终把大量精力都消耗在跟写作无关的事情上。在自己的作品面前,只留下身心俱疲,最终无奈选择弃坑跑路——这是很多作者都曾面对过的问题。

不少网文作者习惯于弃坑、“腰斩”,习惯于关注开书时早期的成绩,一旦成绩不佳,便选择弃文跑路,匆忙开启新书,新书成绩若是再不好,就再弃再开……形成恶性循环,这样永远没有提升的机会。

对于习惯弃坑、“腰斩”的新人作者,如果你有足够的精力,能够支付一定的时间成本,那么我的建议是,至少先稳下来。稳稳当当地完成一部作品,将一个故事从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完整地构筑出来,先经历这样一个创作过程,积累一次这样“完本”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是远远大于连开七八个“坑”的。

当然,这种完成一本书需要的不只是“硬着头皮写”。“稳”不仅是写完一本书,更要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思考,积累经验,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如果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写作,在这个过程中不思考、不总结,那么仍然没有得到提升和助益,这种“完本”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浮躁。

真正的“稳”,是可以耐住性子,在相对孤独、不佳的反馈下,仍然能够有意识地学习和训练自己,这样才有意义。

而“稳”的另一个要点,是对自己精力的取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写作之外,那么写作的精力就注定不够——要关注成绩,但不能过度关注成绩;要重视读者反馈,但不能对所有的读者反馈照单全收;要和同行或读者交流,但要避免陷入牵扯精力的纠缠、冲突,这些都是对精力的取舍,要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个创作者,作品是第一位的,在这方面,只有作品有资格占据大部分精力,除此之外,一切都有可能变成心态的搅局者。

一定要避免这些分散精力的东西破坏心态上的“稳”。当然,在做这种精力取舍的过程中也要警惕落入“闭门造车”的陷阱,这是必须注意的。

总而言之,沉淀下来,平稳心态。创作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耐不住性子的人,是很难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

基建文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御井烹香

基建文,顾名思义,通常指主角以重生、穿越等方式,携带现代科学知识回到较落后的环境中,运用知识率领一地的人民在科技和民生领域取得突破,提高生活水平的文章类型。一旦作者采取平实的创作基调,新的问题便会随之浮现,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创作需要戏剧冲突。我们可以描述农夫的一个普通清晨,由这个场景唤起大量读者对田园生活的共鸣,但很显然,如果把这个清晨一直重复,文章将不成为文章。

基建文最常面临的问题是,平实的视角往往乏味而不易引起剧烈的冲突。毕竟现实生活中,人的一生往往也在单调的重复和有限的、无逻辑的冲突中度过。但如果我们把视角凝聚到超常人物身上,就会发现这样小说将容易偏离重点,基建文最主要的爽点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变化,这恰恰和主角的生活距离很远。

一篇成功的基建文需要经常采用多视角的切换,用主角、百姓、中层人员等多种视角观察、体会基建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塑造一个又一个在大时代的浪潮中迎难而上的形象。这种多视角的切换几乎是基建文的标配,一定要运用好视角切换这个工具,来从容地掌握文章的节奏,使读者既可上天揽月,又可下海观鲸,既能明了大开大合的政策变化和科技进步,又能下沉到一餐一食中,观察科技进步给小民生活带来的每一个细微改变,以及民风民俗因此产生的变化。

以拙作《买活》为例,穿越者谢双瑶的视角戏份反而比重不大,小说以农民、青楼女子、手工业者以及饱受压迫的底层人民为主要视角,着力描写了他们饱受禁锢、压迫的生活。其中青楼女子与千金小姐联合逃亡,离开表面花团锦簇、实则饱含压迫的苏州城的情节,获得了许多读者的好评,大家对人物命运更加关心,有感同身受的共情,这样的情感并非是宽泛描述政策、机械塑造英雄人物所能激发的。

不过,这也给基建文的创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作者必须拥有丰富的观察能力和经验,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各阶层群像,使得他们的心声能被读者认可,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设身处地的功夫,要比塑造一个超凡视角或一个凡人视角更加困难。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认知都是不同的,不能让所有人都拥有同一种性格,又要在这些性格上塑造戏剧冲突,维持一定的紧张感。

要培养这样的素养,需要在生活细节中多留心、多下功夫,不能只阅读古籍资料(当然,这仍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也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古今共通的人性,唯有彻悟人性,才能塑造出典型性格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反应,形形色色的人物才能立住。以冷静观察的目光留意身边因人性而起的悲欢离合,才能把这些养分映照在文中。一旦攻克这个关口,那么一篇基建文的成功也就近在咫尺了。

走出舒适区,打破“同质化”

□囧囧有妖

我的第一部小说《总有一天你会喜欢我》写的是一个青梅竹马的故事,我喜欢这本书中女主勇敢追求爱情的勇气,也喜欢她失败后重新开始的坚强。这部作品虽然稚嫩却生动,承载着我对写作的纯粹热爱。现在回过头看,会发现有很多不足之处,因为最开始创作的时候,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完全凭借一腔热情,也没有什么技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在此之后,我又创作了《你是我年少的小欢喜》和《家有萌妻》。写完三本类似题材的小说后,我陷入了很长时间的瓶颈期,长期写同类型小说导致了灵感的枯竭和思维的停滞。其实,在舒适区里写自己喜欢的题材,同时读者也喜欢看,这很省事。如果要突破,换题材和风格,那必然会有一定风险,很可能会丢失大量读者,但如果不做改变,就一定会走向同质化。

写作单靠热爱是无法长久坚持下去的。网络小说渐渐开始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我开始去思考如何提高和突破自己,同时开始研究写作的方法。在这样的契机下,我开始构思《许你万丈光芒好》这部作品。

《许你万丈光芒好》获得了很多海外读者的喜爱,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读者。有很多人问,在中外文化差异之下,怎样让作品也可以得到海外读者的喜欢?我想,这和小说中涉及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这本书中提到的刺绣技法。小说由女主衣服上的花鸟刺绣引出了重要人物宫尚泽的出场,由此展开女主新的事业篇章,落魄设计师宫尚泽遇到自己的伯乐,在女主的支持下,两人合力创办了“则灵”这一中国风传统服饰品牌。故事最后,宫尚泽被好友盗窃设计稿的冤屈,也因为“双面三异绣”这一独特的刺绣技法而洗脱。刺绣这一中国优秀的民间传统工艺与小说剧情结合,首尾呼应贯穿全文,同时文中也以中国风的服饰为载体介绍了敦煌、青花瓷、水墨画等具有东方魅力的中国传统元素。

《恰似寒光遇骄阳》中的女主叶绾,我为她设置了一个比较有反差的设定——看似外表柔弱但武学造诣极高。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尝试在现代都市背景下融合武侠的奇幻设定。中国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国外读者对中国武术的热情由来已久,这本书中关于武学方面的设定融入了很多中国武术的元素,武学思想也参考了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的李小龙的武术理念——“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从海外读者的反馈来看,这两部作品都深深地吸引了他们。由此可以看出,用心创作、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可以跨越文字和语言的障碍,引起不同国家和地区读者的共鸣。而这些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知识不仅没有成为国外读者的阅读障碍,反而恰恰是吸引他们的地方。

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预料到后来我的作品会被译介到海外,也没有刻意去迎合海外读者的喜好。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会更多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说中,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世界观是打开小说幻想屋的钥匙

□三九音域

我喜欢把写小说想象成邀请读者走进一个由我搭建的幻想屋,而打开这间房子的钥匙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原本指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网络小说中的世界观,指的是故事设定中世间万物运转的方式,是故事发生的场景、规则,这些规则和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不一样,但正是因为这些规则,才会发生一些超乎想象的故事。

什么样的世界观能够吸引读者走进小说幻想屋?怎么让读者喜欢上这间屋子?如何吸引读者一直留在这里?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

对读者来说,追求新奇,就是要光怪陆离、天马行空,比如曾经的传统仙侠世界,通过修炼和法宝层层升级,证道飞升。又比如玄幻世界,斗气灵力各种修炼,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全都是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的奇珍异兽。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传统的仙侠、玄幻“打怪升级”的世界观,对读者来说已经太过熟悉,不再新奇。读者需要一些新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近期一些曾经小众的克苏鲁神话体系越来越火的原因。

我认为,新奇并不是要求作者从无到有,直接开辟一个全新的体系流派,这么做的难度很大;我们可以在一些现有的传统世界观的基础上,加上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奇元素,以及反套路。比如《斩神》最原始的构架,就是在现代背景下的势力对抗。

对抗的双方,如果其中一方是人类,那另一方是什么呢?在热血小说的基调下,我需要一个难以战胜、有神秘气息的,能够在对抗中拉满读者期待感的对立面。我选择了存在于各大神话传说中的“神”,书中的神明形象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印度神话、北欧神话、日本神话、埃及神话、波斯神话等各大神话体系。

人类和神,在我们的认知中是两种差异极大的存在,通过从小阅读的神话典籍,我们知道人类在神的面前多么渺小,神有多么不可战胜。所以越是强烈的反差与绝望感,就越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人类为什么要斩神?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斩神?这两个问题都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其实《斩神》中不是所有的神都要斩,代表正义力量的组织只斩威胁人类生存的恶神。在《斩神》的世界观体系中,神和人一样,有善恶,也会遭遇精神困境。主角既斩坏神,也在诸神的“精神病院”中治疗、治愈值得拯救的神。“精神病院”也成为我引入小说世界观的一项创新元素。这里生病的神明既是主角的“金手指”,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选择恶神作为反派的好处在于,我们对一些神话常识有所了解,能够省去很多篇幅的反派威慑力构架,只要恶神一出现,读者立刻就能体会到对立和落差,放在书名中也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人类斩恶神、治愈善良的神,也体现了一种平等。人类有惩恶扬善、向往正义的主观能动性和执行力,神也不必高高在上,神有权利伤心和生病,也可以向人类倾诉,这些都体现了作品的深层内涵和主人公行为的价值驱动力。

至于如何斩神,这个过程沿用了一些传统的网络小说写法,引入超能力体系,再将其按危险级别划分,再引入境界体系,拉开彼此间的差距。同时,我也设置了一些“小怪”,来填充早期与中期的矛盾对立,于是从各种乡野传说中走出的“神秘”应运而生。为了应对这些“小怪”,我构造了一条主线,来逐步增强主角的实力,并传递出热血与牺牲的主题,由此守护国家的组织——“守夜人”出现了。

世界观的创新本质上是构成小说世界的基本规则的创新,规则创新之后,连带着故事的背景和人文环境也会发生变化。我期待这种变化,也希望自己可以在尝试中打开一间间神奇的小说幻想屋。

如何搭建赛博游戏感的小说世界

□桉 柏

网络文学发展到现在,一些流派已经相当成熟,有的流派始于脑洞大开、灵光一闪,有的流派则直接取材于现实素材。当看过足够多的同类型小说、电影、游戏、漫画,就会很自然地从这些同题材作品中提取出相同的元素,作为搭建小说世界的砖瓦。

当提到赛博朋克这个词,你能想起什么关键元素?末日世界、资源垄断、阶层矛盾、机械科技、人工智能、仿生人、霓虹灯……当提起游戏这两个字,又能想起什么元素?升级、打怪、组建公会、推BOSS、收集装备……不过“游戏”这个关键词有些笼统,网文中有“游戏文”这个单独的分类,而游戏文大多归属于爽文或剧情流,细分之下还有全息网游、键盘网游、第四天灾群穿等细分,这些类别的小说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其主线大都可以简单地用三个词描述,即升级、打怪、收小弟。

元素提取,赛博朋克世界观与游戏题材组合,基本就可以呈现一个清晰立体的世界架构。不过赛博朋克和游戏都已经是老题材了,只是复刻元素也没什么意义。所以我决定加入新的流行元素“克苏鲁”,不管在游戏领域还是在小说领域,克苏鲁元素都很受读者欢迎。那么克苏鲁元素都包含什么?崇高的古神、渺小的调查员、不可直视的恐惧,诡异的呓语、不可名状之物、疯狂……我的脑海里冒出来这些关键词。为了更好地理解克苏鲁这个元素,我还专门去寻找了各种相关的游戏进行试玩,扮演猎人与奇特的怪物搏杀,初步确定了如何将这个元素融入故事中。有读者评价我的小说中异生物种描写很生动,打斗场面也很利索、有画面感,大概得益于此。

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许多作者写作初期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剧情平淡,少有波折和起伏,包括我在内。针对这个缺点,我进行了有意识的学习和弥补。写作上有些道理是非常浅显易懂的,但是融会贯通却很难。

要让剧情有波折和起伏,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让主角遭遇危机。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有意识地为主角制造危机,用小危机来铺垫大危机,并且还要赋予主角解决危机的能力,抓住读者的心理。如果一味地制造矛盾而不解决矛盾,剧情就会有憋屈感,读者会丧失追文的爽感。

我在和身边的作者朋友交流时,发现许多新人都会犯主动规避矛盾的错误,例如此处剧情可以增添矛盾,却让这个情节平稳度过了,主角的成长过于顺利,顺利到让人觉得平平无奇。问及原因,得到的回答通常是: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怕读者感觉憋屈,所以干脆就不加矛盾了。

与其说这是制造矛盾的能力不到位,倒不如说是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作者首先想的就是制造矛盾,接着才是解决矛盾,而不是矛盾还没产生就开始瞻前顾后。敢写、敢想、敢做,是优秀剧情文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入行四五载,从纯萌新到现在摸索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技巧,离不开“输入”与“输出”。输入为“看”和“听”,多阅读书籍、多看影视作品,多涉猎不同领域,多听取意见,这是一个充实自我的过程。输出为“写”,多写多练,不要怕犯错,而要在错误中明白自身的不足。

时至今日,我依然在重复输入与输出的循环,也时刻保持着谦卑的学习心态。许多时候我以为自己懂了很多,可我懂的东西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浮于表面罢了。很幸运在写作这条路上,有许多人与我一同摸索前行,今后的道路也与诸位共勉了。

在我的题材转型中

“民俗文化”从未离场

□吴半仙

兜兜转转数年,我从IP类小说创作转型到现实题材。从黑土地上的民俗故事,到天马行空的架构世界,最终又回到黑土地上的人和事,“民俗文化”从未离场。我出生成长在历史悠久的东北,这里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造就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不同的服饰、风俗、生活习惯,形成了东北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鲜明性。我从小耳濡目染,“民俗文化”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萨满文化,以及远古神灵崇拜。这类文化中的神秘元素非常符合网络文学中故事要“好看”“有趣”的特点。

萨满文化是一种原始的自然文化,有着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的特点,曾长期盛行在中国北方各民族,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由此衍生的民间故事更是流传甚广。萨满文化认为万物有灵,崇尚自然,热爱生命,信奉善恶有报,认为自然界存在神灵,掌控着自然现象,从而产生崇拜和信仰。但在目前一些流传的说法中,对于这些民俗文化却有一种“妖魔化”的印象。所以我在创作时,就很想在故事里把这些文化真实的面貌表现出来,于是就有了《东北出马笔记》。

萨满文化的素材收集,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也只能学习蒲松龄,四处寻找收集这些民间故事,包括亲身实地地观摩萨满文化,从中汲取各种能够运用在创作中的元素。比如萨满鼓、萨满神调,其实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化传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萨满神调中,人们通过音乐和舞蹈祈求神灵保佑,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在唱词中融入神话故事、历史发展、风土人情等,包括一些警世恒言。

力图在小说中真实展现优秀民俗文化的同时,我也在光怪陆离的故事中真实描写社会现象,揭露打着民俗文化旗号的骗局。所以这本书也被一些读者戏称为《东北出马防骗指南》,我想要做的就是把真实的民俗文化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在我看来,民俗文化贴近民众身心和生活,在增强民族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俗文化和现实题材的适配性其实是比较好的。以《锦绣鱼图》为例,小说以脱贫致富为主题,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画”的生产加工细节,讲述了当代赫哲族青年通过互联网,让古老的鱼皮画走上世界舞台的故事。这部作品也表达出民俗文化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独有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也可以融入现实社会生活,带动民俗文化产业,是应该长期重视并且坚持传承下去的。

我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所表达的精神、所传扬的人间正道,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甚至能够帮助一些人走出人生的迷局,这是我创作的意外之喜。回过头看,我想这既源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现实题材的独特价值,更是我创作这些作品的初衷和动力。

(本版文章由中国作家网编辑虞婧采写并整理)

2023-09-22 ——网络文学名家六人谈 1 1 文艺报 content71798.html 1 我是怎样创作网络小说的